文学作品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_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冰火两重天

易中天
中国历史
总共25章(已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冰火两重天

万历元年二月春分,成国公朱希忠和兵部尚书谭纶受命代天子祭祀日坛。或许由于感冒,谭纶咳嗽不止,结果立即遭到御史景嵩等三人的弹劾。理由是:这位要员如果连自己的咳嗽都管不住,又如何能够管理全国的军政?

奏折照例送达御前。

此刻皇帝刚刚即位八个月,年龄也才十一岁,却马上明白这是小题大做,无事生非,便批复说:这所奏,着吏部看了,就问景嵩等要用何人,会同吏科推举来看!

吏部当然提不出方案,也不认为谭纶应该罢免。小皇帝便又一声冷笑批示说:咳嗽小疾,何至去一大臣?这厮每(们)一经论劾,即百计搜求,阴唆党排,不胜不止。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

结果,那三个家伙连降三级,撵出北京。☾1☽

从用词和语气看,御批应该出自万历,至少也是他口述后由太监记录的。这件事是否让臣僚们对皇帝刮目相看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万历更像聪慧早熟的祖父嘉靖,而不是父亲隆庆。也许,这就是所谓“隔代遗传”吧!

当然,再聪慧早熟,也是孩子。

于是,首辅张居正便为小皇帝做出安排:每个月三六九日视朝,其他日子上课。这个计划顺利进行。隆庆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张居正还呈上了名叫《帝鉴图说》的书。这是他专门为小皇帝准备的,里面都是故事。作为学习榜样的九九八十一个,应该警戒的六六三十六,全部配插图。这样图文并茂的书很为小皇帝所喜欢,常常放在自己身边。☾2☽

次年二月初二,又开经筵。

经筵始于宋代,是专门为皇帝讲解经典的活动。由于讲完之后还要赐宴,所以叫经筵。经筵的饭菜特别精美,而且允许随行人员持饭盒候在旁边,吃不完可以带回家。☾3☽

这可真是体面而实惠。

课程则枯燥乏味。四书五经,能有趣吗?小皇帝却居然听进去了,就连讲官错了一个字都被他发现。张居正也只好替讲官求情,说是他们亲近天颜,难免紧张。而且无伤大雅的无心之过,似乎应该慈悲为怀,宽容为好。

小皇帝点了点头:是的。

作品简介: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在他架设的舞台上,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在这出悲喜剧中,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

在第22卷"中华史"中,易中天先生尝试回答:这一切是为什么。他用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更上层楼的生动笔触,尊重人性之复杂,拒绝"昏君""奸臣"之简单化标签,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并且尝试回应那个更为庞大的问题:

大明衰于何时,亡于谁手?

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首辅走马灯般更替,直到严嵩上台。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害人不浅,却终归被嘉靖皇帝坑了。几经沉浮的海瑞更反映出一个怪现象: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国推崇道德的招牌。张居正则更为复杂,他趁着皇帝年幼,抓紧推行改革,到头来却以差点被开棺戮尸收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万历帝三十三岁以后就不再视朝,躲在深宫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他到底干了什么呢?大明是否如后人所说,亡于万历而非崇祯?

作者:易中天

标签:易中天中华史中国历史文化人文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本卷大事年表2第五章 万历谢幕 是谁乱国3第五章 万历谢幕 立储风波4第五章 万历谢幕 首辅申时行5第五章 万历谢幕 怠政与敛财6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谋国与谋身7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清算张居正8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冯保被逐9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艰难改革10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冰火两重天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