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古都与城市_古都篇 第五章 城·郭——都城形态的演变

张晓虹
中国历史
总共10章(已完结

古都与城市 精彩片段:

古都篇

第五章 城·郭——都城形态的演变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周礼·考工记》中关于都城设计的记载。抛开具体的描述,《考工记》本身实际上反映了战国时代中央集权制思想渐趋成熟,人们企图通过建筑艺术的手法来突出表现封建帝王的统治中心的理念。不过,虽然这一想法出现很早,事实上差不多用了近二千年的时间,才最终在元大都完整地将这一思想贯彻到都城设计中。尽管如此,但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营建的都城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周礼·考工记》中所构建的理想都城的影响。换言之,中国历史上都城形态的演变,基本上就是一个因地制宜与理想都城之间不断平衡的过程。

1.匠人营国

《周礼》是我国儒家的经籍之一,重点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提出规范。而涉及到帝王修建都城的规定,则集中见于《考工记》部分。由于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周礼》成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周礼·考工记》中关于理想都城的描述也就被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关于都城营建的理想或标准。在随后儒学地位不断提高,并演变为中国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也逐渐成为后世帝王营建国都的“玉律”。

“匠人营国”一节专述城邑建设制度。所谓“国”,意即指“国都”,营国就是营建国都。西周有封国建侯制度,封国意味着首先建立统治中心,即作邑作邦,从而建立城邦国家。营国的具体内容不仅包括建置城池、宫室、宗庙、社稷,同时还要规划所属的田地和属邑,即所谓治野,有国有野是西周城邑建设的体制。所以,那时的营建国都,实际上是建立一个以城为中心连同周围田地所构成的城邦国家。因此,建城实为建国。从周王到诸侯再到卿大夫,都各有自己的城邦国家。

正因为此,《考工记》关于“营国”的文字,实际上是三个等级:第一级是王城,即王国的首都;第二级为诸侯城,即诸侯封国的国都;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采邑。《考工记》中对王城描述得较详细,其他两类城邑只是以城隅、道路为例,就营建制度来说明它们与王城的差别,而没有直接叙述城市内部的具体规划。因此,历代学者的解释也就都是以王城的规划为基准,按照礼制,即按一定的差额依次递减来决定这两类城邑的各项具体规划内容。

《考工记》中关于王城的规划制度虽然讲了一些,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三段: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归纳起来,《周礼·考工记》中明确的儒家标准国都的设计,首先是确定宫城为全城规划的核心。而其余的重要建筑,无论是祖(太庙)还是社(社稷坛)的空间位置都是以王所居的宫城为坐标的。都城内重要建筑的布局原则是以宫城为中心,前为处理国家大事的外朝,后为经济活动中心的市场,宗庙和社稷则分据宫城的左右两侧。对于城门、主要道路及居民区的布设,也是以宫城为中心对称分布。

在《周礼·考工记》中,都城规划有着具体而微的设计方案,如:朝、市规模为一“夫”,即占地方百步;王城城垣高七雉(丈),城隅高九雉,每面城墙各开三门,共十二座城门;宫城城垣高五雉,宫隅高七雉,宫门门阿高五雉;全城采用经纬涂制(即棋盘格式)干道网,由三条南北及三条东西主干道(一道三涂)为骨干所组成,顺城加辟环城干道——“环涂”,连接经纬干道,构成一个干道网,城外有“野涂”沟通内外,经纬涂宽九轨即周尺七丈二尺,环涂宽七轨即周尺五丈六尺,野涂宽五轨即周尺四丈;庙门宽周尺二丈一尺,庙中门(闱门)宽周尺六尺,应门宽周尺二丈四尺,路门宽周尺一丈六尺五寸等。

显然,《考工记》所述的营国方略带有浓重的礼制色彩,考虑到它是在春秋晚期各国工商食官制度濒于崩溃边缘时期的产物,也无怪乎有如此森严的等级了。值得注意的是《考工记》“匠人营国”构建的王城规划,不是战国人的封建帝都“理想方案”,而是周代奴隶制王国的首都建设制度。

由于《周礼·考工记》只是关于古代都城的规划思想,在宋代以前并没有真正实现过,故后世硕儒多借题发挥,因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周礼·考工记》的空间表达形式。如聂崇义《三礼图》中的“王城图”中依据《考工记》勾勒出了一个十分直观的形象。只是聂图着重于绘制出道路、城门之间的空间关系,而都城中极其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宗庙、社稷及市场的位置却含糊不清,当然不能令人满意。

作品简介:

传说,神农曾有“十城十仞,汤池百步”;另一位传说中的人物黄帝,也曾“为五楼十二楼”;大禹的父亲鲧则有“做城郭”的故事流传。这些记载或传说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在中华共同体形成初期,城就相伴而生了。

中国的城市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城市与人们的生活互相辉映,编织出灿烂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作者:张晓虹

标签:张晓虹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古都与城市历史地理

古都与城市》最热门章节:
1城市篇 第九章 中·外——城市与中外交流2城市篇 第八章 水·城——城市与交通3城市篇 第七章 市·镇——城市与经济4古都篇 第六章 里·坊——都城社会的发展5古都篇 第五章 城·郭——都城形态的演变6古都篇 第四章 都·京——首都与陪都7古都篇 第三章 京·师——国都的确立与转移8考古与传说时代 第二章 都·邑——夏商周都城9考古与传说时代 第一章 城·市——早期城市的起源10引言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