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_第五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第二十二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

余伯流陈钢
中国历史
总共29章(已完结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精彩片段:

第五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第二十二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

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的指导和评价

井冈山的武装割据和朱毛红军在罗霄山脉中段出现不久,就受到中共中央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由于根据地的党与红军地处湘赣两省,党的组织关系在相当一个时期归属中共江西省委和湖南省委管辖,中共中央正是经过江西省委或湖南省委向红四军前委下达指示,予以指导的。

最早沟通中共中央与井冈山红四军前委联系的是江西省委。1927年11月30日,江西省委就致信中共中央,报告了“遣居井冈”的农军“相约下山实行占据莲花、宁冈两县”的情况。1928年1月19日,江西省委在《赣西南目前工作决议案》中向中央报告了“宁冈农军毛泽东、袁文才部及本地农民”于1月4日“攻陷”遂川县城和“各乡农民群众响应,大有瞬即下之势”的情况,并提出“努力创造西南割据局面,为江西土地革命的发祥地”的意见。1928年4月15日,江西省委更为详尽地向中央报告:“赣西一带的农军共分三部:毛泽东统率的有千余人,枪500余支;袁文才部500余人,枪300余支;王佐(非同志即过去的所谓左派)率300余人,枪百余支。毛部在万安失利后即有计划地退出遂川会合袁王两部进攻泰和,以断反动军队的归途,因过去未肃清的靖卫团萧家璧部留难,以致计未得逞,乃作上井冈山之计”。1928年5月,江西省委又连续几次向中央报告了“朱毛红军占据永新、宁冈”和井冈山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即朱毛的军队)”及朱德、毛泽东分任军长、党代表等情况。江西省委所做的这些工作,为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斗争和朱毛红军情况的了解与沟通,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当时的中共中央在获悉朱毛红军的确实情况后“甚为欣慰”,即于1928年6月4日向红四军前委发出了《中央给前敌委员会的信》。这是一封极为重要的长信,也是中共中央首次给井冈山前委下达的指示信。信中一开头就热情洋溢地对“德润二兄”(即朱德、毛泽东)及“前委诸同志”写道:“数月来你们转战千里与反动势力奋斗,中央对于你们在这种刻苦的劳顿的生活中而能努力不懈的工作甚为欣慰”,“以前中央虽曾派人来找你们,但以交通的关系而终无一次能与你们接头,以至中央和你们彼此间的意见互不能达到,这次由江西省委转来你们的信知道你们的近况,中央甚为欣慰!”随后,中央在详细地分析和通报当时形势、总结各地武装暴动的经验教训后,对井冈山的红四军前委下达了八点指示,概括起来,主要精神是:

1.关于红四军的任务。

中央指出:“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湘赣或赣粤边界以你们的军事实力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实行土地革命,造成割据的局面向四周发展而推进湘鄂赣粤四省暴动局面的发展。”“如果不注意当地的深入,则革命的基础是永远不会建立的;如果不注意向四周扩张,你们也必归于孤立的失败。这是你们工作的总方针。”

2.关于军队建设。

中央指出:“你们可以正式改成红军”,“必须依照中央最近的军事工作决议案改造你们的军队,使雇佣式的军队变成志愿军”,“必须宣传群众组织赤卫队”,“利用一切的民间武器武装群众”,“保卫乡村的政权”。

3.关于前委组织。

信中指示:“中央认为有前敌委员会组织之必要,前敌委员会的名单指定如下:毛泽东、朱德、一工人同志、一农民同志及前委所在地党部的书记等五人组织,而以毛泽东为书记。”“前委之下组织军事委员会(同时即是最高苏维埃的军事委员会),以朱德为书记。”信中还指出前委与当地两省委的关系,即“前委在江西境内时受江西省委指导,在湖南境内时受湖南省委指导,同时与两个省委发生密切关系”。

4.关于策略问题。

中央在指示信中指出:“苏维埃的政权必须容纳自耕农参加”,“做到以工人、贫农为中心”;“组织‘雇农工会’并且由县苏维埃颁布雇农保护法”;“增加农民暴动及区乡苏维埃的工人意识的领导”;“防止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意识的影响的发展”;“提出每个城市的政纲向群众宣传,这个政纲必须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必须保护小商人的贸易,以维持城市与乡村及各区各县之间的经济和必需品的流通”;“在你们占领的区域要经常地开办党的训练班训练干部”等等。

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指示信,基本精神是正确的,是符合井冈山斗争实际的。遗憾的是,由于交通阻隔,这封六月指示信,直到11月初才通过中共江西省委和吉安县委辗转送到井冈山。指示信虽晚到了几个月,对井冈山的斗争仍然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朱德接到中央指示信后,于11月6日“重新组织”了前委,“依中央的指定,以毛泽东、朱德、地方党部书记(谭震林)、一工人同志(宋乔生)、一农民同志(毛科文)五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并根据中央指示信的精神,于11月14日召开了红四军党的“六大”,总结了“六个月的艰苦斗争”经验,成立了以朱德为书记的军委。以毛泽东为首的前委,统辖军委和特委(地方党部),领导湘赣边界的割据斗争。

作品简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湘赣边军民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坐落在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以及井冈山。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吉安、安福各一小部。万安、泰和、桂东、资兴等县边地皆属根据地的外围屏障。

井冈山的斗争,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和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史的学术专著。该书依据大量第一手历史文献和口碑资料,以新的视野、新的框架、新的史料、新的见解,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创造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轨迹与丰功伟绩,深刻地揭示了堪称中国革命精神传统之源的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其猎涉之广、分量之重、论列之全、刻画之细,在国内尚属罕见,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为首次披露。

作者简介:余伯流,男,1942年生,江西上饶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专家。著有《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经济史》、《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等书,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陈钢,男,1952年生,江西省宁冈县人。曾任宁冈县党史办副主任、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馆长。现为井冈山学院井冈山精神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喋血井冈山》、《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作者:余伯流 陈钢

标签: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红军历史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最热门章节:
1后记2附录 四、揭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八个历史谜团3附录 三、井冈山时期红军主力团建制追踪4附录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人物谱5附录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事记(1927年8月—1930年10月)6第五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第二十三章 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7第五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第二十二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影响8第五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第二十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9第四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年1月—1930年2月) 第二十章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崛起10第四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929年1月—1930年2月) 第十九章 袁、王之死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