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谋宋 精彩片段:
第五章 太祖之死
5、抉择:皇弟与皇子之争
在赵匡胤即位之初,不管是出于吸取五代时期帝王易姓的教训,还是遵照母亲杜太后的遗训,他对于自己的胞弟赵光义可谓尽心扶持,甚至一度为了他和辅佐自己多年的赵普决裂,将其贬谪到孟州去。随着赵光义的势力不断强大,赵匡胤开始逐渐感觉到威胁。在他意识到赵光义的势力已经发展到快要无法控制的地步时,和赵光义的关系不再是兄友弟恭,而逐渐变成了权力争斗的双方。时年不到五十岁的赵匡胤,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了,就算是这个时候易位,将皇权交给自己的儿子,也不会出现主幼国疑的局面。所以,赵匡胤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为大宋选择一个可靠的继承人。
宋皇后对于赵匡胤一直扶持光义而冷落自己的儿子甚为不满,因此,在光义逐渐强大,和赵匡胤的矛盾也开始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她便不失时机地对赵匡胤说:“自古以来,皇位都是父子相继。陛下为了让太后瞑目才做出金匮之盟,答应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但是现在晋王已经越来越目无法纪,开始将陛下不放在眼里。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有朝一日陛下不在了,而他做了皇帝,又怎么会有我母子的好日子?”
看着在一旁垂泪的宋皇后,再想一想自己越来越跋扈的皇弟,赵匡胤的心中五味杂陈。他对宋皇后说:“光义不管怎么说都是我的胞弟,我有这样的打算也是为了大宋江山的稳固。他要做了皇帝,肯定会对你们好的。”
宋皇后却说:“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的皇位是应该传给德昭的,可是他却从德昭的手中夺了去。这样的事情自然会有人评说,他若恼羞成怒,我母子性命难保,又怎么敢奢望他对我们好呢?我跟随陛下多年,已经年纪一大把,若能追随陛下到九泉之下却也无憾。只是我的两个皇儿还是风华正茂,陛下您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儿子处于这种境地呢?”
这一席话重重地击打在赵匡胤的胸口,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保护他们母子,但若百年之后让自己的儿子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他也不忍。虽然此前他一直觉得光义不会是那样的人,但现在他越来越觉得有这种可能了。
正在赵匡胤为了这件事而夜不能寐之时,开宝九年二月,吴越国王钱俶遣使者送来拜帖,遵照赵匡胤的要求打算来开封朝拜。赵匡胤对左右大臣说:“钱俶此次前来,一定要认真接待,让他感受大宋之威仪。诸位认为,谁来负责这件事比较妥当?”
贾纬、陈从信等人皆言道:“接待吴越国王是重大事务,需要选择一个有经验的人来执行。晋王赵光义一直负责这种大事的安排,让他来负责接待最恰当不过了。”
赵匡胤说:“晋王以前确实负责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很有经验。不过,这一次我想让皇子赵德昭来执行。”
见众人都疑惑地看着他,赵匡胤便继续说:“接待钱俶需要正规的礼仪,而皇子一直在宫中接受这样的训练,对这些东西非常熟悉。现在,他年纪也不小了,应该经受一下锻炼,正好借此机会让他了解一下真正的邦交礼仪,也让众臣都来了解一下德昭的能力。”
赵匡胤此言分明是已经决定让赵德昭来执行此次任务,众人也不敢再进言,只能谨遵圣谕。而晋王府中,赵光义闻此大为不悦,他对陈从信说:“你们难道不知道负责这种大事的一般都是国之储君吗?”
陈从信等忙回道:“属下知道,只是陛下坚持要让德昭去,属下也没有办法。”
赵光义说:“赵德昭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而陛下也从未提出过这样的要求。现在让一个默默无闻的皇子忽然担此大任,陛下是存心想要驳我。”
陈从信说:“以前这样的活动都是晋王来主持,大臣们也都这样认为。这一次也许是特殊情况,陛下也许是想让皇子德昭长一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