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禅外说禅_第09章(1) 机锋公案

张中行
文学理论
总共24章(已完结

禅外说禅 精彩片段:

第09章(1) 机锋公案

9.1.1机锋和公案

前面多处,尤其上一章谈师徒授受的破执与传心,曾着重说到机锋公案。机锋公案是南宗禅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教法和教材(在看话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值得当作重点说一说。

机锋,锋的意义简单明确,是刺物之器的尖,如刀锋、剑锋等。机的意义不那么简单明确。可以解为机缘的机,教学要因人而施,相机而施,这样,机锋就是适应学人之机而给予的一刺。也可以解为机微的机,这样,机锋就是给予学人的微妙而难以明言的一刺。还可以解为弩机之类的机,这样,机锋就是适时而突然发出的一刺。究竟应该取哪一种,我不知道;或者多多益善,说是兼而有之。这样理解机锋的作用,以一刺破宿执,燃心灯,机锋的所指就大致可以确定。主要是语言。但语言性质(就这方面说)不同:有的作用是一刺(如赵州〔从谂〕答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的“庭前柏树子”),算;有的作用不是一刺(如百丈〔怀海〕答人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的“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不能算。或者说,机锋式的语言都是超常的,怪异的,不能照字面解释的。说主要是语言,意思是也可以不是语言,如棒、喝,以至振锡、竖拂、画圆相等,只要意在起一刺的作用,也应该算。

公案,圆悟(昭觉克勤)《碧岩录》说:“古人事不获已,对机垂示,后人唤作公案。”公,意思是官方的;案,意思是法条。官方的法条,有定而不可移的正确性和拘束力,之前,它处理了不少案件,解决了不少问题;之后,有案件,有问题,还应该以它为准绳,求处理,求解决。撇开比喻,就禅宗说,是认为,古德为破学人之执、传自己之心的有些言行,之前,有不少人依靠它转迷为悟,所以后学求转迷为悟,也应该到它那里求仙丹妙药。公案不是当归、甘草之类的常药(如大量的经论中所讲),是仙丹妙药,所以性质是反常的,作用是超常的;又因为能成为“公”,所以声名要是比较显赫的。

它同机锋一样,多数是语言;但也可以不是语言,如南泉斩猫、丹霞烧木佛之类,口碑载道,当然也应该算。总数,旧传有一千七百则;可惜没有清单,一些人微言轻的言行,算不算就难得考实了。

机锋和公案是怎么个关系?显然不是同物异名,因为:有的机锋(主要因为太轻小)不能成为公案;有的公案是行事(如百丈卷席、道婆烧庵之类),并不起一刺的作用。但应该承认,大部分是重合的(如马祖答庞居士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的“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之类),就本是机锋,又成为公案。因为关系错综,所以用的人就有了自由,可以随口拈来,同一言行,或称为机锋,或称为公案。也可以泛称为“因缘”。不过通常是,用机锋,偏于指超常的语言;用公案,偏于指显赫禅师们的显赫言行。

9.1.2设想的威力

三乘十二分教,或者只是某一部经(如《楞伽经》或《金刚经》),或者某一祖师的教法(二入四行之类),信士弟子都认为有转迷为悟的威力。但那要慢慢来(渐)。南宗禅求快,并相信一刀能够斩断葛藤,立地成佛(顿)。这就不能不有破常规的办法,以期能够发出超常的威力。办法是用机锋公案。威力呢?他们相信有;不但有,而且像是很靠得住。禅宗典籍所记几乎都是这种情况,如:

(1)百丈怀海禅师——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接续而变换的说法),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五灯会元》卷三)

(2)洞山守初禅师——初参云门(文偃),门问:

“近离甚处?”师曰:“查渡。”门曰:“(结)夏在甚处?”师曰:“湖南报慈。”曰:“几时离彼?”师曰:“八月二十五。”门曰:“放汝三顿棒。”师至明日却上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门曰:“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师于言下大悟。(同上书卷十五)

(3)尼佛通禅师——往见石门(元易),乃曰:“成都吃不得也,遂宁吃不得也。”门拈拄杖打出,通忽悟曰:

“荣者自荣,谢者自谢。秋露春风,好不著便。”(同上书卷十四)

(1)是著名的野狐禅公案,“不落因果”与“不昧因果”只差一个字,作用竟有“堕野孤身”和成道的大分别。(2)是因机锋的一刺而悟。(3)是因被打而悟,都显示了这种特殊教材和教法的神奇力量。

作品简介: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但想了解又必须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本书作者认为,禅是处理人生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就不能是人间的,也就必可以用科学常识的语言讲明白。这就需要站在充满神秘气氛的视野外来看,来谈。本于这种看法,作者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谈佛教,谈禅宗,谈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以及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最后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全书知识面广,理精辟而言浅易,读后可以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可以了解禅是怎么回事,它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或设想的那样神秘。

作者:张中行

标签:佛教觉悟理想

禅外说禅》最热门章节:
1《禅外说禅》读后记2第15章 余论3第14章 禅的影响(下)4第13章 禅的影响(上)5第12章 可无的赘疣6第11章 理想与实际7第10章(2) 禅悦和禅风8第10章(1) 禅悦和禅风9第09章(2) 机锋公案10第09章(1) 机锋公案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