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力·叔本华选集 精彩片段:
关于宗教的对话
德谟菲利斯:亲爱的朋友,我不太喜欢你用讽刺语句挖苦宗教甚至对宗教公开嘲笑的方式在我们之间表现你的哲学才能。每个人的信仰对他自己而言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对你而言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菲勒里希斯:我不同意你的结论,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别人头脑简单,自己就应该尊重一堆谎话。我尊重的是真理,所以我无法尊重与真理相反的东西。我的座右铭是“即使世界毁灭也得维护真理”,正如法官的座右铭是“即使世界毁灭也得维护正义一样”。每一种行业都应有类似的格言隽语。
德谟菲利斯:那么,我想医生的座右铭将是,即使世界毁灭,也得配销药品——这将是最可能需要实现的一句座右铭。
菲勒里希斯:天杀的,你应该以稍有保留的态度看待一切事物。
德谟菲利斯:很好。但是这也适用于你,你也应该以稍有保留的态度看待宗教,你应该了解,一般人的需要应该以他们所能了解的方式来满足他们。对那些深陷于追求无价值的物质生活而未受教育的人来说,宗教是向他们灌输崇高的人生意义中某种观念的唯一工具,也是使他们明白这种观念的唯一工具。
人在本性上除了追求物质需要和欲望的满足以外,不会注意其他东西,此外,当这些需求欲望满足以后才注意到娱乐和消遣。哲学家和宗教家来到这个世界唤醒他们并指出人生的崇高意义。哲学家的对象是少数高超的人,宗教家的对象是多数人、是整个人类。哲学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柏拉图曾经这样说过,你应该记住这句话。
宗教是一般人的普遍形而上学,应该让一般人保有这种形而上学,你应该对它表示明确的敬意,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它,就等于把它从他们那里拿走。正如世上有民歌一样,也必须有民间形而上学,人们绝对需要一种对生命的解释,同时这种对生命的解释还必须是他们能够了解的。这就是为什么它往往包含在寓言之中。同时就其作为人类行为的实际指南以及痛苦和死亡的慰藉而言,就像我们握有真理时一样。
你不必为宗教所采取的奇奇怪怪显然不合理的形态而感到困惑,因为以你的学问和文化修养,也不知道为何需要采取一种迂回曲折的路线向一般大众宣示深奥的真理,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种真理。一般人们并不直接接触真理,他们只借种种宗教模式来把握和描述真理,可是真理与这种宗教形式是无法分开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亲爱的伙伴,我希望你能原谅我这样说:嘲笑宗教是心地狭窄和不公正的表现。
菲勒里希斯:如果说,除了这种形而上学以外就没有任何其他形而上学适合一般人的需要和能力,这种说法难道不是心地狭窄和不公正的吗?如果说,这种形而上学的看法和观点应是构成探讨的极限并成为一切思想的指南和典型,因而使你所谓的少数高超者的形而上学只成为一般人的形而上学的证实、堡垒和启发,这种说法难道不是心地狭窄和不公正的表现吗?
如果人类心灵的种种最高能力和你所谓的民间形而上学相冲突,就不应加以运用和展开,而是应该在萌芽时就加以摘取,这种说法难道不是心地狭窄和不公正的表现吗?宗教的种种要求、借口,根本上不是这么回事吗?本身缺乏容忍精神和同情心的人,还可以宣扬容忍精神和同情心吗?
我可以拿异教徒法庭和审讯、宗教战争和十字军、苏格拉底被毒死和布鲁诺☾1☽、瓦尼尼☾2☽被烧死为证。即使我承认这种事情现在不会再发生,可是除了国家赋予独占地位的传统形而上学以外,还有什么东西更能阻碍真正哲学的发展呢?还有什么东西更能阻碍最高尚之人对最高尚事业的真正真理的追求呢?
这种传统形而上学的主张被人们如此热心地如此深刻而牢固地塞进每个小孩子的脑海里以至除非头脑具有特别的伸缩性,否则就会永远保留它们的印象,因而自己的思想以及做公正判断的能力,在任何情形下总是不够强,以致总被麻痹和消灭。
德谟菲利斯:所有这些话的真正意思是,人们已经获得一种自己打算放弃以交换你的信念的信念。
菲勒里希斯:只要它是一种信念,只要它是一种建立在理性上的信念!那就可以与种种理性能力相对抗,我们也应该基于同样理由而相对抗。但是,大家都知道,宗教不需要信念,不需要理性做基础,宗教所需要的只是信仰,只是以启示做基础。信仰能力在孩提时代最强,这就是为什么宗教千方百计设法掌握这种年纪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