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_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

内森·沃尔夫
科普学习
总共21章(已完结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精彩片段:

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

1921年2月2日,英国人阿瑟·艾维林·里尔戴特(Arthur Evelyn Liardet)要做一次手术。里尔戴特的临床症状很典型,但手术可不寻常。当时,里尔戴特已经75岁了,他抱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越来越不济。他的头发掉了一大半,脸上添了皱纹。简言之,他正慢慢变老。

早在几年前,里尔戴特就已经给巴黎一位前途看好的俄国外科医生写信,打算成为一项独特的手术的试验者。这位外科医生叫赛奇·甫洛诺夫(Serge Voronoff),他声称能做完完全全的回春手术——长生不老之术。

赛奇·甫洛诺夫1866年出生于俄国。他18岁时移居法国,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斯·卡莱尔(Alexis Carrel)学习医学。卡莱尔1912年因发明了血管缝合术以及血管和整个器官移植的新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奖。卡莱尔激发了甫洛诺夫对科学的热爱和勇于发现的潜能。甫洛诺夫将这些热情和潜能施展于与器官移植相关的新技术革新。这位身高1.95米、踌躇满志的年轻医生被媒体描述为富有魅力和创造力的人。

学成后,甫洛诺夫在埃及为埃及国王工作,很快对作为后宫一份子的太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尤其注意到,阉割术似乎加剧了太监们的衰老。这一观察,是甫洛诺夫醉心于手术解决衰老问题的开始。他可能被导师的前沿性研究工作和令人兴奋的外科新技术所鼓舞,开始涉足实验性移植。他进一步改进导师已完善的技术。在早期实验中,甫洛诺夫将一只羊羔的睾丸移植到一只年老的公羊身上,并宣称移植体使公羊的毛变浓密了,性欲增加了。这些早期的研究,为日后的工作埋下了伏笔。

几年后在2月份寒冷的巴黎,里尔戴特的手术成了甫洛诺夫早期人体实验中的一例。在里尔戴特被推进手术室之前,研究人员用甫洛诺夫研制的一个特制“麻醉箱”,对一只黑猩猩实施了麻醉。箱子用于防止技术人员受到硕大的、有潜在暴力行为的雄性黑猩猩的侵害,因为它肯定会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反应强烈。躺在病床上的里尔戴特随后被推进去,待在黑猩猩旁边。外科医生们小心翼翼地从黑猩猩身上取下睾丸,切成薄片,然后移植到里尔戴特的睾丸里。

这一手术当时被称为猴腺体手术,日后渐渐变得相当流行。到1923年,已有43位男子接受了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睾丸。到甫洛诺夫职业生涯终结时,这一数字飙至数千。虽然甫洛诺夫作为一位伏特加酒制造商的后嗣继承了一笔遗产,但他靠给很多当时的大人物做手术挣了更多的钱(见图7-1)。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诗人阿纳托尔·法郎士(Anatole France)是其病人之一。该传言未经证实,但被传得有鼻子有眼。更不靠谱的谣言说,毕加索可能也在甫洛诺夫那里动过手术。

但是手术效果如何呢?甫洛诺夫的很多病人认为,这种手术值得信赖。里尔戴特自己就在1922年对《纽约时报》记者声称,手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向记者展示了健壮的肱二头肌,其太太在旁边会意地点了点头。虽然甫洛诺夫和其病人对手术的成功不免夸大其词,但至少一些科学研讨会公开探讨了手术的逻辑性。

甫洛诺夫和其手术最终在科学界失宠,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逝世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庸医。这某种程度上也许是因为他走了极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实验,是将一位妇女的卵巢移植到一头叫作诺拉(Nora)的雌性黑猩猩身上。然后他试图用人的精子对它进行人工授精☾1☽!不过1991年出版的英国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有关甫洛诺夫的一篇社论中,以下列字句作为结语:“也许医学研究委员会应对猴腺体研究给予更多资助。”

从我们的研究视角来看,将黑猩猩睾丸移植视为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的“伟哥”虽然有趣,但并非重要之事。我们认为重要的是猴腺体手术提供了最鲜明的例子,说明医学技术如何在不经意间为微生物迁移架立新桥,让人与人甚至是人类和动物之间发生关联。

以我们现有的知识为依据,若我们像甫洛诺夫那样有意将人类和黑猩猩的微生物世界连接起来,这一想法是不可理喻和不可饶恕的。虽然因缺乏样本而无法直接确认,但甫洛诺夫的移植手术肯定会让接受这些动物组织的人们感染上有潜在危险的病毒。在近亲动物之间进行活体组织移植,使微生物所面临的所有天然“路障”不复存在。在我们可以想到的微生物跨物种跳跃中,这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方式之一。

然而,甫洛诺夫的研究工作虽然走到了极端,但并非孤立存在的现象。近400年来的医学技术革新,已经为人际间的微生物连接提供了各种新方式。输血、移植和注射虽然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一些最关键的技术手段,但也从根本上造成了流行病的传播和兴起。这些技术以地球上有生命以来史无前例的方式,让我们彼此的血液、器官和其他人体组织发生关联。这种关联加上其他因素,使我们人类成为彼此关系亲密的物种(intimate species)。

流行病大事记近400年来的医学技术革新,已经为人际间的微生物连接提供了各种新方式。输液、移植和注射虽然是维持人类健康的一些最关键的技术手段,但也从根本上造成了流行病的传播和兴起。

在了解剖析医学技术在让人类彼此身体发生关联、加速微生物传播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之前,我们有必要花点时间讨论这些技术的益处。注射和免疫接种、移植和输液,都是将医学迅速推向现代化的技术。

作品简介: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作者:内森·沃尔夫

翻译:沈捷

标签:内森·沃尔夫病毒来袭科普医学病毒社会学人类学美国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最热门章节:
1译者后记2致谢3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12 流行病的末日来临4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11 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5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10 大数据时代的流行病预测6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9 全球性监测系统的建立7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部分导读 流行病监测:针对微生物的棱镜计划8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8 新一波流行病威胁9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10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6 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