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_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11 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

内森·沃尔夫
科普学习
总共21章(已完结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精彩片段:

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11 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

所有活着的生物体,都为成功繁衍后代煞费苦心。对人类而言,这意味着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年悉心哺育和照看他们。对其他生物体而言,例如海龟,其心血不仅倾注于已出生的子女身上,还要积累营养物质给龟蛋,四处寻觅产下龟蛋的合适地点,把龟蛋埋在沙子里以防被捕食者发现。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生物体,为人父母者都想要有延续自己生命的孩子。他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帮助自己实现这一心愿。

对子女关怀备至的父母包括黄蜂。有两个科的黄蜂为保护自己的后代采取了很不寻常的行动。属于小茧蜂科和姬蜂科的黄蜂把卵产在毛毛虫幼虫的背上,黄蜂卵在生长的过程中就吃毛毛虫的肉。这实际上是地球上一种相当普遍的造物安排,有成千上万种这样的关系存在着。在毛毛虫和黄蜂之间存在着一种进化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毛虫抵挡黄蜂卵的自卫方式发生着变化,而黄蜂卵发展出抵消或者躲避毛毛虫自卫方式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

在这场进化的军备竞赛中,小茧蜂科和姬蜂科的雌蜂们为了赢得胜利,采用了其他以这种方式生活的黄蜂不知道的伎俩:在毛毛虫背上产卵之前,它们用一种特殊的物质将卵包裹起来。慢慢地,这一物质发挥出强大功效,将毛毛虫杀死,让黄蜂卵在余留的美味上自由自在地成长(见图11-1)。

黄蜂妈妈们使用的物质着实令人惊讶,它不是一种植物毒素或者毒液,而是一种病毒浓缩剂。这种病毒属于DNA多态病毒科(polydnavirus family),黄蜂感染上没有任何问题,但会给毛毛虫带来一系列打击。病毒在黄蜂卵巢里繁殖,和黄蜂卵一起进入毛毛虫体内。作为回报,病毒抑制了宿主毛毛虫的免疫系统,进而引发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毛毛虫死亡,以此达到保护黄蜂卵的目的。黄蜂帮助病毒,病毒帮助黄蜂。

病毒与宿主的关系具有连续性:一些病毒伤害其宿主,一些病毒对宿主有利,一些病毒(也许是绝大部分病毒)以相对中立的姿态过活,对它们为自身生存必须暂时栖息的生物体没有实质上的伤害和恩惠。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转换视角。我们不讨论病毒的害处,而专门讨论它们如何帮助我们对抗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公共卫生事业的目的不应该是灭杀所有病毒感染源,而应该是控制致命性病毒。

病毒帮助预防传染性疾病

在对抗流行病的战役中,病毒对我们最重要的帮助也许是促进了疫苗的研制。在说明人与病毒的伙伴关系方面,没有比我们与牛痘病毒的关系更好的例子了。

在18世纪后期,著名英国科学家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沉浸于对一种现象的观察。他发现挤奶女工似乎不会感染上天花。1796年5月14日,詹纳进行了一点尝试,给家中花匠8岁的儿子詹姆斯·菲普斯接种了牛痘。牛痘是詹纳从一个年轻挤奶女工手上刮下来的,她从一头奶牛那里感染上病毒。

小詹姆斯·菲普斯接种后身体有点发烧和不舒服,但不良反应仅此而已。等他痊愈后,詹纳继续给他接种了少量真正的天花病毒☾1☽——没有引发任何病症。詹纳后来在其他人身上复制了这种行为,牛痘接种一举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詹纳研发出一种预防天花的疫苗,而天花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祸害之一。一些人称赞这是人类历史上拯救人口数量最多的发明。

流行病大事记18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爱德华·詹纳研发出预防天花的疫苗,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拯救人口数量最多的发明。

詹纳的研究工作催生了疫苗,最终将天花彻底从地球上消灭。我曾看过一份证明天花已经完全被消灭的原始记录,那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亨特森(D. A. Henderson)办公室里。亨特森领导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消灭天花运动(见图11-2)。我记得当时自己面对那份原始记录思忖道,消灭天花是多么重要的丰功伟绩!人们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呢?

我们将天花的消灭归功于一种疫苗,但是有必要对此进行更深一层的调查研究。让我们夺取胜利的疫苗,实际上是一种货真价实的病毒,我们控制它,用它来帮助人类。事实上连疫苗的英语单词“vaccine”本身都出自牛痘的拉丁语“variolae vaccinae”。“variolae”的意思是“痘”,“vaccinae”的意思是“牛的”。

作品简介: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作者:内森·沃尔夫

翻译:沈捷

标签:内森·沃尔夫病毒来袭科普医学病毒社会学人类学美国

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最热门章节:
1译者后记2致谢3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12 流行病的末日来临4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11 病毒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5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10 大数据时代的流行病预测6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9 全球性监测系统的建立7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部分导读 流行病监测:针对微生物的棱镜计划8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8 新一波流行病威胁9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7 医学技术让我们更“亲密”10第二部分 流行病风暴来袭 06 地球村与流行病时代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