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墨家 精彩片段:
附录一 《墨经》对科学的贡献
墨子及其学派,为先秦时期的显学。但墨子学派与其他学派相比,唯一的特点是墨子及其门徒除了讲理论,还注重动手操作的技艺传授。我们可以设想,墨子学派讲学授徒,是一方面讲原理,同时还注意实地操作的训练。今天传下来的《墨经》及《经说》应当是当时墨子学派的教学大纲。技艺学习,不光靠口头记诵,还要懂得动手制作,必要时借助图解,实地演示来进行教学。后来的手工业工人,师徒传授,也是手把手教授,发现不对,师傅从旁纠正。
当年墨学得到广泛流传,固然靠了墨子的思想指导,也应当归功于墨子学派有言传身教的好传统。汉以后,墨学衰落,停滞了1000多年,只剩下文字记载留供后人研究,当时实际操作的传授方式中断以后,难以衔接得上。这样,给后来的研究者带来了极大困难。《墨经》的部分内容较为难懂,有些难点是古籍研究中遇到的共同困难,如传抄错误、字句脱落、文字颠倒、竹简位置颠倒,都会造成研究的障碍。还有一种困难是《墨经》研究独有的困难——古代书简本来就只有几个字,当年传授靠老师当面指点。今天我们只有靠文献记载,借助于推理,也要借助后来的科学知识对原著进行诠释。
科学是发展的,时代越早,科学发展越带有不成熟的一些特点。我们今天对《墨经》进行解释,不能不使用现代概念,但要防止把古代人的思想现代化,把古人所不曾有的一些思想强加给古人。
墨子学派中有很多有价值的精华部分,也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本章只就有把握可以做出科学解释的关于光学、力学、数学中的一部分介绍给读者。其余大量原始资料,留待有兴趣的专门学者进一步去探索。
第一节 墨学对光学的贡献
《墨经》有八条讲述光学的内容。它讨论了阴影问题,针孔成像问题,光的直线进行问题,以及球面反射镜成像问题。《墨经》中关于光学实验的记录,无不和近代光学实验的结果相符合。寥寥数百字,形成了相当完整的成体系的光学著作。钱照临先生曾说:“世界光学知识最早的记录,一般的说法是属于欧几里得的。在他那书里有一段记录光是直线进行的文字……但找不出用任何实验来证明……光是直线进行的基本性质的伟大发现,《墨经》所说的要比欧几里得来得早,并且来得好。就是这一点,《墨经》在世界科学史上应有崇高的位置”。对于以上看法,现在分条举例说明:
(1)物蔽光成影
《经下》:“景不徙,说在改为。”
《经说下》:“景,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
古时认为影子不动,是相当普遍的说法。上述“景”即影。这一条说明物蔽光而成影的理论。只要物不动,影子也不会动。这种不移的状态就是终古止息。所以说“若在,尽古息”。
至于认为物移之后,影子还在的说法,只是错觉。这在中外记录中都有类似的说法。例如:
《庄子·天下》:“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zu族〕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列子·仲尼》:“影不移者,说在改也。”☾1☽
可巧,古希腊的芝诺也说“飞箭不动”。与影不动有类似之处。它是说在飞箭经过的每一点上,都有一定的位置,是静止的,它在这一点上就不能同时又不在这一点上。所以是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