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郁闷的中国人_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2.不革命行吗?——我们拿什么拯救世界

梁晓声
社会心理
总共46章(已完结

郁闷的中国人 精彩片段:

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2.不革命行吗?——我们拿什么拯救世界

建国以来相当长时期内,《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生六年级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老师们曾在课堂上强调它的“基本思想”是安徒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含泪的控诉”。既是控诉,且含着泪,那么对于控诉的主体亦即资本主义,照马克思的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于是乎只有革命。或用毛泽东观看京剧《白蛇传》时霍然而起大声所说的一句话是:“不革命行吗?!”

毫无疑问,《卖火柴的小女孩》确是安徒生的含泪之作。对于人世间的不平,它也确是一面镜子。但是它所要唤起的并不是憎恨和革命,而是同情和国家人道主义。

对于一个民族也罢,对于一个国家也罢,人道主义是必不可少的教育。

没有同情的人道主义不是人道主义。

没有人道主义的人文文化不是人文文化。

我只知道那不是,坚信那不是。至于究竟是什么,说不大好。

安徒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则他不会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柳树下的梦》、《依卜和小克丽斯汀》、《老单身汉的睡帽》、《沙丘的故事》、《丑小鸭》……

王尔德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则他不会写《快乐王子》。

麦加菲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否则他不会在写给美国孩子的《成长的智慧》一书中,将同情和善良列为第一、二章,且为第一、二章写了全书最多的短文……

否则,屠格涅夫不会写《木木》和《猎人日记》……

斯托夫人不会写《汤姆叔叔的小屋》……

托尔斯泰不会写《午夜舞会》……

契诃夫不会写《伊凡的信》……

作品简介:

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

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梁晓声用坦率的笔调、睿智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以及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阶层分析,并从根本上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将此归结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缘由。

作者:梁晓声

标签:梁晓声郁闷的中国人随笔社会人文文化思想

郁闷的中国人》最热门章节:
1后记 未来30年,我的第三只眼看中国2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7.与欲望兵团打个平手的一辈子3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6.权力与美学4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5.“天下为公”是全人类的精神生命5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4.做立体的中国人6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3.拒做儒家思想的优秀生7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2.不革命行吗?——我们拿什么拯救世界8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1.希腊神话不仅是一个唯美传说9第四章 里巷村野的“微型中国” 6.兄长10第四章 里巷村野的“微型中国” 5.这个时代的“三套车”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