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郁闷的中国人_后记 未来30年,我的第三只眼看中国

梁晓声
社会心理
总共46章(已完结

郁闷的中国人 精彩片段:

后记 未来30年,我的第三只眼看中国

每当我想到我们中国的将来,必会联想到鲁迅先生那几句著名的诗: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的,跟我前去。

这说什么的,我不和你说什么。

我读鲁迅的书,发现他即使不是喜欢用感叹号的,也肯定是不吝用的。他们的时代,是字里行间感叹号频现的时代。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是那样的?在那样的时代!

然鲁迅先生的《人与时》,几行文字竟平和极了,连些微的激情也看不出的。甚而,分明还很索寞。仿佛原不想说,或懒得说,自觉根本不说最好。却不知怎的,淡淡地又说了。说得显然勉强,透出大的无奈,还有惆怅……

现在之中国,凡印在纸上了的铅字,应用感叹号的现象,真的是少见了。现在之中国,孔子又特别地风光。孔子的话,大抵总是说得不动声色。于是现在全中国,经常公开说话的人,都娴熟把握着有话好好说的技巧了。

我不但要借用鲁迅先生的诗,还要加上我自己的两句。并且,于这四平八稳得特不真实的时代,加上其实我倒不常用的感叹号:

说现在好的,留在现在!

活在当下却说从前好的中国人,无疑是有的。但估计不会很多。据我所知,十之八九的中国农民是不会说从前好的。从前他们的日子太苦了!现在,起码他们可以不交土地税了。与从前相比,日子毕竟过得去。

依我想来,说现在好的中国人,当是最多的吧?一个中国人,不计属于哪一阶层,只要他或她1949年以后一直生活在中国,只要稍微客观一点,大概都会承认现在比从前好吧。

但是,多数说现在好的中国人肯定并不愿意永远留在现在。进言之,大概没有多少中国人会觉得现在简直好得不得了。贫富差距仍然存在,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权钱交易花样迭出……根本没有好到使大多数人不去想将来的程度!也有人觉得现在之中国已经好得不得了啦。他们认为,最好是——已经好得不得了的中国,永远停留于现在这么一种状态。永远永远,千秋万代。

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中国人呢?形形色色的中国人。

至于将来——他们是极其害怕将来的。因为,将来既曰将来,比之于现在,中国总是要多少再进步一些的。人民对社会财富分配原则公平与否的意识,也总是会比现在更觉悟一些的。那样的将来,他们是忧虑它的临近的。如果他们能够,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将那样的将来焊进保险箱,埋入百米地下的,就像潘多拉所做的那样——狡猾,贪婪,荒淫,伪诈,全释放出来,只将希望盖住在那只魔匣里。他们并不傻,而且几乎可以说个个绝顶聪明,所以他们明白将来是阻挡不了的,所以他们几乎皆留一手,于公众面前扮演着爱中国之现在的强烈的爱国者,背地里却将家眷们——移民到国外去了,非诚实劳动所得的大笔大笔的钱款,自然也都存入了国外账户。而他们兜里,时常揣着一份甚至多份的别国护照……

作品简介:

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

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梁晓声用坦率的笔调、睿智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以及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阶层分析,并从根本上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将此归结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缘由。

作者:梁晓声

标签:梁晓声郁闷的中国人随笔社会人文文化思想

郁闷的中国人》最热门章节:
1后记 未来30年,我的第三只眼看中国2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7.与欲望兵团打个平手的一辈子3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6.权力与美学4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5.“天下为公”是全人类的精神生命5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4.做立体的中国人6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3.拒做儒家思想的优秀生7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2.不革命行吗?——我们拿什么拯救世界8第五章 寻找世纪良方 1.希腊神话不仅是一个唯美传说9第四章 里巷村野的“微型中国” 6.兄长10第四章 里巷村野的“微型中国” 5.这个时代的“三套车”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