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_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马歇尔回家了

肖振才
传记回忆
总共73章(已完结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马歇尔回家了

惯用两面手法的蒋介石,为迅速获得美国五亿美元贷款和购买武器,企图缓和各地反对美、蒋暴行的群众运动,一再制造和谈空气,声称政府将派大员到延安继续进行谈判。当他在得知马歇尔有可能就要回国的消息后,立即委托司徒雷登转达请马歇尔充任国民党政府顾问的意愿。一厢情愿想利用马歇尔在美国的地位和声望得到美国更多的援助。

司徒雷登把这事告诉马歇尔后,马歇尔说:“顾问什么呢?有什么可顾问呢?作为一个调处人尚不能影响国民政府,那作为顾问更不行了。”他还怕一旦当了顾问,他以前调处的立场更受到怀疑。如火如荼的反美“抗暴”运动开展起来后,使他度日如年,天天如坐针毡,他对司徒雷登说:“最好的回答该是一个字,‘否’字”。

1月6日,白宫发言人宣布:“总统已指示马歇尔将军返回华盛顿亲自就中国局势提出报告。”

同日,马歇尔又接到杜鲁门总统的电报,要他准备接任国务卿。

在马歇尔启程回国的前一天,即1947年1月7日,马歇尔发表了他的“离华声明”。

离华声明是一份典型的调处失败的解嘲文件和辩解书。

首先,声明将调处失败的原因全部推给国共两党:

“和平最大之障碍,厥为国共两方彼此完全以猜疑相对。”

“在国民政府实际上亦即国民党方面,其最有势力之反动集团,对于余促成真正联合政府之一切努力,几无不加以反对。……彼等公开坦白宣称:中共之合作实为不可想象之事,惟有武力政策方能解决问题。此一集团包括军事与政治领袖。”

“在中共方面,……真正极端之共产党徒,则不惜任何激烈之手段以求达到其目的,例如破坏交通,以便破坏中国之经济,而造成有利于推翻政府之局面。”

在这声明中,马歇尔回避了他调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援蒋内战和企图使中国成为美国的小伙伴和政治附庸,直接原因是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

马歇尔之所以将国民党也骂了一通,是因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事实过于明显,世人有目共睹,同时,马歇尔也对蒋介石的霸道作法使自己调处的最终失败,窝火许久,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对国民党,马歇尔是怨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共产党却是倒打一耙。

作品简介: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形成了和平建国的基本共识。此后,又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调处”和国內各党派、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成、和平建国、宪法草案等项决议和协议。但是,坚持独裁、内战立场的国民党政府不断撕毁协议,连续不断地调集重兵向解放区进攻。

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随国民党政府还都来到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旨在维护国共会谈记要、停战协议、政协协议等,焦点是停战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黄河堵口复堤、救灾物资分配等问题。南京谈判最终虽然破裂了,但在事关中国两个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中,周恩来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的胆略智慧,顶住了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政府的巨大压力,与顽固坚持独裁、內战立场的蒋介石政府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大限度地推迟了全面內战的爆发,使美蒋假和平、真內战,假民主、真独裁的阴谋暴露无遗。同时,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中,克服重重艰险,广泛地领导和发展了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争取了朋友,教育了人民,推动了国统区反美倒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集政治性、史料性、艺术性为一体,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李维汉等党的老一代领导人的迷人风范,情节生动,富有特色,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作者:肖振才

标签:肖振才大智大勇周恩来传记纪实历史近现代史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最热门章节:
1后记2尾声 四、新政协召开3尾声 三、蒋介石“求和”4尾声 二、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5尾声 一、五二零运动爆发6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五、“再见之期当不在远”7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四、坚持政协路线的斗争8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马歇尔回家了9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暴”斗争的兴起10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争取历史进程的主动权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