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_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争取历史进程的主动权

肖振才
传记回忆
总共73章(已完结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争取历史进程的主动权

1946年11月21日,周恩来结束在南京的谈判,回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在枣园的一孔普通窑洞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在这里举行会议,听取周恩来回延安后的工作汇报。

会上,周恩来报告了国共谈判情况、美国对华政策、蒋介石集团内部情况和困难,我党在蒋管区的斗争等。

周恩来详细回顾了一年多来由重庆到南京的谈判。怎么样评价这段时间的谈判?周恩来归纳说:“谈判虽然破裂了,但另一方面则收获甚大,党的民主方针与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方针已逐步被群众所认识。”

毛泽东插话说:蒋介石是以不变应万变,基本关键就是在军队和政权,也就是地盘,他是绝对不会让的。

“他在7月1日的讲话中说得最为露骨”,周恩来学着蒋介石的讲话腔调说:“我已给你们东北两省半加延吉,关内也有不少地位,你们苏北还不让?”对共产党,蒋介石的政策就是从削弱到消灭。

刘少奇说:在一、二月份,我们是糊涂了一下。现在证明和平是不可能的了。但和虽不可能,谈判仍是必要的,因为人民要和平。代表团工作做得好,在揭露蒋介石后,我们有理,有理就有利。

刘少奇的话是有根据的,早在年初国共双方公布《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后,政治协商会议又相继通过了有关军事、宪法草案、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决定,人们无不额手相庆,期望中国从此走上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康庄大道。中共中央也希望在和平环境中建设新国家。

当时,中共中央甚至确定了毛泽东、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刘少奇等参加政府为国府委员,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等分任行政院副院长两个部长及不管部长,党中央准备迁到苏北,为和平实现后参加政府作了认真准备。

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刘少奇的讲话,他说:“南京谈判有成绩,达到了教育人民的目的。”毛泽东还说:代表团谈判一年之久,工作做得很好,没有这些工作,就不能教育人民。代表团不能早回来,一定要在“国大”召开以后才能回来。这样,战争与分裂的责任才清楚,才不致失去人心。我们的条件比之抗战时期是更好些,统一战线比那时更广。很多人以前是不理我们,现在要来理我们。我们在国际国内都有了广大的统一战线,这是基本问题。在军事上,歼灭战已经历了事实的证明。很难想象,国民党军在以后就不能歼灭。

可能受到周恩来讲话的激励,毛泽东站起身,踱着步说:因此,蒋介石的攻势是可以战胜的。把他在美国援助下七八年的积蓄在一年内打破,达到两党平衡,这就是很便宜的事。达到了平衡,就很容易超过。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然后可以再向长江以南,约三年到五年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说那时就消灭蒋介石。宁可把事情估计得低一点。

“共产党能够战胜蒋介石集团,明年将是关键的一年。”谈到今后形势的发展,周恩来认为:今后的半年到一年内,应该是最紧张的一个时期。假使再打半年到一年,战局一定要改观,就会影响到蒋管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与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种斗争的汇合,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造成民主的新高潮。会议接着讨论了周恩来返延后的留在南京、上海、重庆中共办事处工作,决定仍由周恩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并做好中共驻京、沪、渝办事处撤退的准备。

第二天,周恩来致电叶剑英:目前南京、上海、北平、重庆、长春等五处留下最低限度工作人员,进行联络和宣传工作。一旦无余地可留,则全部撤走。同时,再次指示董必武、王炳南、吴玉章等:美、蒋未宣布和谈彻底破裂,还留有余地,我们不应主动全部撤退,南京、上海、重庆、北平、长春五地的公开机关必须保留,以便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和教育群众,情况恶化时要马歇尔派飞机送回延安。回延不成,要做好进集中营的准备。鉴于在沪出版的《群众》周刊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反复压制,周恩来又致电方方、林平、章汉夫,要求利用英、美矛盾,争取《群众》在港发刊。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港粤工委的努力下,次年1月30日,香港版《群众》周刊出版发行。

作品简介: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形成了和平建国的基本共识。此后,又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调处”和国內各党派、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成、和平建国、宪法草案等项决议和协议。但是,坚持独裁、内战立场的国民党政府不断撕毁协议,连续不断地调集重兵向解放区进攻。

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随国民党政府还都来到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旨在维护国共会谈记要、停战协议、政协协议等,焦点是停战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黄河堵口复堤、救灾物资分配等问题。南京谈判最终虽然破裂了,但在事关中国两个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中,周恩来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的胆略智慧,顶住了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政府的巨大压力,与顽固坚持独裁、內战立场的蒋介石政府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大限度地推迟了全面內战的爆发,使美蒋假和平、真內战,假民主、真独裁的阴谋暴露无遗。同时,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中,克服重重艰险,广泛地领导和发展了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争取了朋友,教育了人民,推动了国统区反美倒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集政治性、史料性、艺术性为一体,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李维汉等党的老一代领导人的迷人风范,情节生动,富有特色,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作者:肖振才

标签:肖振才大智大勇周恩来传记纪实历史近现代史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最热门章节:
1后记2尾声 四、新政协召开3尾声 三、蒋介石“求和”4尾声 二、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5尾声 一、五二零运动爆发6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五、“再见之期当不在远”7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四、坚持政协路线的斗争8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马歇尔回家了9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暴”斗争的兴起10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争取历史进程的主动权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