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_尾声 三、蒋介石“求和”

肖振才
传记回忆
总共73章(已完结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 精彩片段:

尾声

三、蒋介石“求和”

说开春以来,解放军发起更大规模的攻势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分区防御”的战略。西北、东北、华北、中原各地战场捷报频传。

为了实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东渡黄河,迁往华北。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于3月21日离开米脂县杨家沟,经过两天行军,23日到达黄河西岸的吴堡县川口渡口。当地政府早巳在这里准备好了十几条渡船。他们登上木船,缓缓地离开岸边,向送行的人群挥手致意。渡船绕过许多顺流而下的冰块,冲出激流,渡过了滔滔黄河。船一靠东岸,他们便踏上了晋绥解放区的山西临县境内,很快就同驻在这里的中央后方委员会会合了。

到达兴县蔡家崖不久,他们又上路了。在大风雪中翻越五台山,到达阜平城南庄晋察冀军区驻地。

4月30日到5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城南庄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都出席了。

这是自撤离延安后5位书记第一次在一起参加的正式中央会议。时间相隔只有一年多一点,而国内形势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粟裕提出的调整南线战略进攻部署的建议。决定先集中兵力尽多地歼灭敌人主力在长江以北,然后再南渡长江,构成了以后淮海战役设想的最初蓝图。

中央工作会议以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从城南庄来到西柏坡。

西柏坡,现属河北省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的柏坡岭前。它离石家庄90公里。

从下半年发起济南战役开始,部署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决战,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这时,蒋介石由于军事失败,人心动摇,为了阻止解放军的胜利发展,阻止国民党内分崩离析的趋势,正在焦虑地探寻局势好转的计策。国民党内有人坚决主张停战谈判,司徒雷登大使也向蒋介石建议:“在目前极端危急的局势下,要产生一个联合宣言,与共产党成立协议,以谋求和平,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战争。”随后,蒋介石放出了求和的空气。

毛泽东和周恩来一眼看出了他们在此时提出和平运动的目的。

7月27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揭破敌人的假和平运动的阴谋》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则有不少的派别及个人,已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动和鼓励下,进行一种假和平运动,企图利用国民党区域一部份人民中尚存在的对于和平的幻想,准备在蒋介石军队更加失败、国民党局势更加危急的时机发起政变,表面上牺牲蒋介石,宣布停战议和,实际上是为整个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喘息时间,以便休整兵力,卷土重来,消灭人民力量。

作品简介: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形成了和平建国的基本共识。此后,又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调处”和国內各党派、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下,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并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成、和平建国、宪法草案等项决议和协议。但是,坚持独裁、内战立场的国民党政府不断撕毁协议,连续不断地调集重兵向解放区进攻。

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随国民党政府还都来到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旨在维护国共会谈记要、停战协议、政协协议等,焦点是停战问题,与此相关的还有黄河堵口复堤、救灾物资分配等问题。南京谈判最终虽然破裂了,但在事关中国两个命运,两种前途的斗争中,周恩来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的胆略智慧,顶住了马歇尔为代表的美国政府的巨大压力,与顽固坚持独裁、內战立场的蒋介石政府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大限度地推迟了全面內战的爆发,使美蒋假和平、真內战,假民主、真独裁的阴谋暴露无遗。同时,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中,克服重重艰险,广泛地领导和发展了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争取了朋友,教育了人民,推动了国统区反美倒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集政治性、史料性、艺术性为一体,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李维汉等党的老一代领导人的迷人风范,情节生动,富有特色,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作者:肖振才

标签:肖振才大智大勇周恩来传记纪实历史近现代史

大智大勇·周恩来在1946年》最热门章节:
1后记2尾声 四、新政协召开3尾声 三、蒋介石“求和”4尾声 二、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5尾声 一、五二零运动爆发6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五、“再见之期当不在远”7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四、坚持政协路线的斗争8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三、马歇尔回家了9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二、“抗暴”斗争的兴起10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造就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争取历史进程的主动权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