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战争史 精彩片段:
第六章 琉球远征りゅうきゅうえんせい
在关原会战结束后,除丰臣家的问题以外,德川家康同时也在面临着另外一个急需处理的问题,即中日外交的恢复。自秀吉入侵朝鲜以来,中日即处于断交状态,而刚刚从战国时期以及关原会战走出来的日本急需与外国进行贸易,以重新恢复经济实力。此外,由于德川家此时已经控制了大部分商业口岸,德川氏也将获得大笔现金,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拉大自身与诸大名之间的差距。
碰巧在此之际,一批琉球失事船只的幸存者于1602年漂流到了日本,家康在通过岛津氏将这些人送回琉球的同时,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琉球这一中间角色与明朝重新修好,缓和双方在朝鲜爆发战争所造成的敌对关系,并恢复贸易通商。但由于丰臣秀吉和岛津氏在侵朝战争期间多次向琉球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和恫吓,因此琉球国王尚宁回绝了日本方面的要求,引起家康的极大不满。在此之后,德川家康便下定决心,转而选择以武力征服琉球,允许一直以来都希望占领琉球的岛津氏对其进行远征,之后再操纵琉球傀儡朝廷调停中日关系。
此外,另一个原因也在家康决定征服琉球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其中第一个原因来自遥远的欧洲。1571年,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群岛,随后便以此为基地开始在西太平洋地区扩张势力。自此之后,不少西班牙传教士进入日本,并开始与日本通商,西方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为限制基督教的发展,丰臣秀吉曾在1587年颁布了《驱逐传教士令》,但却依旧允许通商,导致基督教屡禁不绝。德川幕府早期,基督教的传播在日本虽然远未成熟,但其教义思想却影响到了幕府统治的根基。家康认为如果能够将琉球诸岛控制在自己手中,必将大大削弱菲律宾西班牙殖民地对日本本土的影响。
在日本史料中,“琉球”这一名称首次出现还要追溯到遥远的平安时代。当时在1156年保元之乱中与平氏以及自己兄长源义朝作战失败的源为朝被流放到了伊豆大岛,后因再次起兵对抗朝廷而被剿灭,他本人在自杀时首创了切腹这一形式。但按照琉球王国的官史《中山世鉴》记载,源为朝在失败后逃亡到了琉球,而在1187年登基的琉球初代国王舜天正是为朝的儿子。虽然这段史料真伪已经难以考证,但这却成了后来数百年间萨摩岛津氏声称琉球从属于自己的根据之一。
1186年,镰仓幕府的创始人源赖朝将九州岛南端的日向、萨摩等地加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忠久。由于忠久并非源赖朝的正室北条政子所生,政子对他抱有很大的敌意。可赖朝却十分疼爱这个孩子,因此将其加封到了远离镰仓、京都两地的九州,免受北条氏排挤。忠久后来以岛津作为姓氏,成为了岛津氏的创始人,其子孙后代一直将岛津氏对萨摩的统治延续到了19世纪明治维新之后。1206年,岛津忠久又被加封为十二岛地头,所谓“十二岛”便是包括奄美群岛在内的琉球群岛,而这也是岛津氏声称对琉球拥有主权的开端。不过,虽然琉球国王舜天可能是源为朝之子,也就是岛津忠久的表叔,但这并不能代表琉球王国愿意承认自己是日本的一部分。源赖朝任命岛津忠久为十二岛地头的书面任命书后来又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致使岛津家久与琉球王国交涉时空口无凭。虽然一份写成于1441年的史料中也记载着岛津氏拥有着九州岛萨摩、日向、大隅三国以及琉球守护的职位,但直到1609年岛津家久对琉球王国发动侵略成功后,后者才被迫在投降文书上承认“琉球岛自古以来世代从属萨摩”。
琉球王国本身的历史也并不平静。早在1264年,琉球王国便派兵攻占了冲绳岛附近的庆良间岛,而与此同时王国的本土冲绳岛内部也存在着三位自称国王的军阀,分别称为北山、南山和中山,互相之间时常爆发混战。这三个国王均向中国明朝纳贡,承认自己是明朝属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专门派遣造船工匠前往琉球,大大提高了后者的造船水平。1429年,中山的尚巴志王完成了三山统一的大业,将整个冲绳岛置于统一政权之下,正式创立了琉球王国。冲绳岛的统一也大大增强了琉球对外扩张的能力。1500年,琉球王国出兵对西南方的宫古岛发动进攻,并迫使其成为琉球属国。1509年,琉球派遣46艘战船和3000人马进攻八重山群岛,并相继占领了西表岛、石垣岛和与那国岛。在此期间,由于琉球王国实力不断增强,位于冲绳岛以西的久米岛在1507年也主动臣服于琉球国王。
在此期间,岛津氏虽然一直声称拥有琉球王国的主权,但却一直没有对琉球进行任何政治或者军事干涉。直到琉球王国开始将扩张矛头从西南转向东北的奄美群岛时,才与岛津氏发生冲突——因为奄美群岛正是萨摩的一部分,属于岛津氏实际控制范围之内。1440年,琉球王国攻克了奄美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大岛(即奄美大岛)。但这一成功并没能使琉球人控制住整个奄美群岛,奄美群岛的原住民在之后很多年里都在抵抗着琉球的统治,而萨摩岛津氏更没有承认琉球王国对奄美群岛的占领。按照《朝鲜王朝实录》记载,一批朝鲜人曾在1453年因船只失事而流落到无人居住的加亚岛,由于该岛位于奄美群岛和萨摩之间,因此他根本无法辨析这个岛到底是属于琉球王国还是萨摩岛津氏,只得认为该岛是双方共有领土。后来这批朝鲜人被琉球人带到了冲绳本土,并参观了琉球的都城首里,以及琉球军队所使用的火器,令他们印象深刻。此外,他们在这里还听说琉球与岛津双方依旧在为奄美群岛中的喜界岛归属问题争执不休,而此时距离琉球攻克大岛已经过去了十余年。
在将幸存者们送回朝鲜数年之后,喜界岛争端依然愈演愈烈。1466年,琉球国王尚德亲率2000人马和50艘战舰征讨喜界岛,才终于压平了当地守军的反抗。尚德王虽是一位勇武之人,指挥琉球军队征服了喜界岛、久米岛等地,但本人性格暴躁倔强,在国内不得人心。此外,虽然喜界岛是自琉球势力攻入奄美群岛以来历代琉球国王均希望攻克之处,但该岛本身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良港可用,劳师远征此地对琉球本身并无实际价值。在远征喜界岛三年后,尚德王便撒手人寰,其死因众说纷纭,但绝大部分人相信他是被自己的重臣谋害。其后琉球国内发生内乱,尚德国王的两个儿子佐敷王子和浦添王子均在内乱中遭到杀害,并导致琉球第一尚氏王朝灭亡。其后重臣们拥立原来深得尚德之父尚泰王信任的大臣金丸为尚圆王,建立了第二尚氏王朝。
在征服喜界岛后,琉球王国在奄美群岛地区改为采取守势,并开始为击退萨摩岛津氏的反扑进行准备。1493年,岛津氏曾派出小规模舰队对大岛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反击战,但很快即被琉球部队击退。在16世纪战国时代进入白热化之后,岛津氏只得将精力集中在九州岛的陆上战争方向,无暇与琉球争夺南方诸岛。不过奄美群岛并未因此变得彻底平静下来,以大岛居民为首的起义力量不满琉球统治,时常发生暴乱。到1537年时,第二尚氏王朝的第四位国王尚清王不得不组织大军远征大岛平乱。在1571年,第五代国王尚元王也组织了一次类似的远征。自此之后,琉球王国再未对奄美群岛采取任何攻击性行动。
在此时的日本方面,岛津家对琉球的宗主关系虽然在日本国内名正言顺,但其他封地位于九州的大名也曾希望将琉球纳入麾下。不过真正将其付诸实施的却并不是龙造寺氏、秋月氏或者后来的细川氏、加藤氏这些在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实力派人物,而是在丰臣政权手下封地仅有一万石、受德川家康加封后也仅有3万余石的龟井兹矩(相比之下,岛津家在战国时代结束后封地超过50万石)和关原大战中的败者宇喜多秀家。
龟井兹矩在1582年曾随羽柴秀吉(即后来的丰臣秀吉)西征本州岛西部的毛利氏领地,在山崎会战结束后,秀吉慷慨地对给予自己帮助的将领进行加封。龟井兹矩最初希望秀吉能够将原毛利领地的出云国加封给自己,但秀吉却在率军从中国地区折返时便与毛利辉元达成协议,将出云国保留给了毛利家。龟井兹矩随即又表示希望能够获封琉球国,秀吉本人也认为这一提议十分有趣。如果龟井兹矩能够真正地控制住琉球国,秀吉就可以利用他从南面威胁当时还没有臣服于自己的岛津氏。秀吉当即送给龟井一面指挥扇(战国时日本将领往往用一面扇子指挥军队),并在上面书写了“羽柴筑前守秀吉,六月八日,龟井琉球守殿”字样,象征未来必将琉球封给龟井。
在1578年岛津家臣服于秀吉后,岛津义久通过深受秀吉信任的石田三成向其表示对于将岛津家世代拥有宗主权的琉球封给他人的不满,而秀吉后来也在1591年正式确认了岛津氏对于琉球的宗主权。龟井兹矩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在1591年率领手下部队乘船出海,准备以武力夺占琉球,将生米煮成熟饭,但却遭到了岛津舰队的拦截没能成行。与此同时,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与岛津义久交好的石田三成都在忙于入侵朝鲜的准备工作,因此无人出面调解龟井与岛津的争端。面对强大的萨摩岛津氏,龟井只得暂时放弃夺取琉球的计划。第二年,两方均随日本大军出征朝鲜,龟井在与李舜臣进行的海战中一败涂地,甚至连秀吉赐给他的指挥扇都被朝鲜军缴获了。
关原会战之后,丰臣秀吉的原养子宇喜多秀家也曾试图取得琉球作为其领地。与生抢硬夺的龟井不同,宇喜多秀家作为一位关原大战中的败将,主动与岛津氏进行交涉,希望对方能够将琉球送给自己作为逃离家康追捕的避难所。当时,同样作为关原会战失败者的岛津氏虽然获得了家康的赦免,但刚刚成为家督的岛津忠恒(后改名岛津家久)为避免再与德川家发生冲突,拒绝了宇喜多秀家的要求,并将后者转交给德川家康。这样一来,远征琉球这一任务,便终于落入了岛津氏手中。
萨摩岛津氏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历史上幸存时间最长的武士家族之一。自镰仓幕府于12世纪建立到19世纪明治维新后取消藩国、土地收归国有,岛津氏统治九州南部地区长达七个世纪,其间经历了三代镰仓、室町、江户三代幕府,见证了无数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