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战争史 精彩片段:
第三章 石山本愿寺的围攻与长筱会战いしやまほんがんじのせめとながしののたたかい
如果与源赖朝和源义经相比的话,织田信长既具有前者的行政能力,也具备后者的指挥技巧。虽然信长没能在有生之年重新将日本统一在一起,可是他却将中世的日本政治观念完全铲除了。若要在世界上找出一位与他相似的人物,那么马其顿的菲利普二世(亚历山大之父)也许要算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在他之后,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又循着他的脚步前进,终于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开创了日本的近世社会。
以信长所处的战略形势而论,他所统治的领土也许是十分幸运的。在织田氏仅拥有尾张西部半国时期,清州城控制着自东海、关东两地进入近畿最为重要的道路东海道,他自己却可以方便地进入京都,而他的敌人却被他挡在了近畿以外。这一优势在信长攻克岐阜城,控制了中山道之后又被两倍、三倍地放大了。今川氏、武田氏、上杉氏这三个最初实力远比织田氏更强的大名,不仅因为互相争斗而失去了跨过仍然十分弱小的织田氏进入京都夺取天下的机会,当信长在近畿壮大后,他们就被完全挡在了日本的政治核心地区之外。1574年,信长又再次下令整顿了领内的道路,从而使他能够更为方便地调动军队。
除交通线的优势以外,织田氏自信长成为家督之前便在尾张国拥有了出海口,而这便使信长得到了与葡萄牙商人接触的机会,可以从后者手中获得大笔商业利润以及欧洲火枪甚至火炮。为了刺激商业收入,他大规模地废除了中世贵族、寺院甚至幕府所建立的道路收费关卡以吸引商人来到自己领地。再加上一系列减税和优惠政策,使织田氏在经济能力上远远超过了领地规模类似的其他大名。以此为基础,信长才得以对自己的军队战术、装备以及动员制度进行改良。在这一方面,信长不仅是一位改革者,也是一位优秀的运用者。
凭借着大量现金,信长得以大量雇佣无业的浪人,使他们成为了自己的常备部队,进而在织田氏范围内推行了兵农分离制度。他将包括足轻在内的大部分兵员与农民区别开来,使自己的士兵不必再受到农务牵累,可以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训练之中,而农民也可以不受军役干扰专心于农业生产。充裕的现金也使信长无需出售大米来增加财源,从商业发展中得到的大量现金使他可以为自己的足轻配发全副铠甲,并在他们中间大量装备铁炮,充足的训练时间则使这些足轻能够在战场上保持良好的纪律,利用齐射战术猛烈打击对方。除此以外,信长也在一部分士兵中配发了长达5.6米的长矛,让这些足轻以方阵进行战斗,而这所需的训练时间甚至要比使用铁炮进行齐射所需的训练时间更长。在整个织田军之中,只有骑兵受到了信长的忽视,这也许是信长对于纪律严明的步兵作用已经有了充分认识,使他认为仅凭步兵方阵和铁炮火力的威力已经足以应付一切情况。但更合理的解释也许还是由于尾张难以获得大批马匹所致的,这也是当时所有日本中西部大名所面临的一致问题。因而当他使用这样一支几乎完全由步兵组成的部队来对付武田氏、上杉氏那些拥有数千名骑兵的军队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
在信长早年的一系列战役中,信长往往只会在已经利用政治手段将对手削弱至难以抵抗自己的军事力量之后才发动进攻。当无法避免以劣势兵力进行决战时,他又会出乎对方意料地抢占主动,以少量兵力向对手进行突袭。无论是在尾张时期还是吞并美浓,尤其是在成功将五条大道交汇处的京都控制在手中后,他都在采取着对自己有利的内线作战,使他能够在几条战线上调动较少兵力来击败数条边境上的庞大敌人。
1575年之后,随着织田氏领地和战线的延长,他也开始发现仅凭自己一人已经无法继续应付所有方面的战事了。由于信长自早年起便对于凡是有能力之人不问出身一律委以重任,现在他就能够将前线附近大片土地交给这些能干的将领,并由后者全权负责这一条战线的经济生产、士兵动员以及实际作战。他自己则在疆域中央地带握有直辖领地和部队充任战略预备队。随着织田氏领地的扩大,这些边防部队也是不愁兵源不足的。不过这一措施却也使这些“方面军司令官”们变得权力过大了,除需要听令于信长调动并将信长的经济、军事政策延伸下去以外,他们已经与大名无异了。
作为他所遭遇的最为顽强的对手,织田信长最早与本愿寺有所接触是在信长护送足利义昭进入京都不久后的1568年10月。当时,信长以扶持幕府、重建将军权威为由要求在大坂的石山本愿寺缴纳被称为“矢钱”的五千贯军费,同时本愿寺以南的贸易重镇堺町也要缴纳两万贯。不过事实上,信长的这一行动目的只是为了测试对方是否愿意向自己屈服。
几乎是从佛教被引入日本的那一天起,不少寺院便开始供养着大批僧兵保护寺院所属的庄园、领地。这些僧兵的装备几乎与武士、足轻无异,只是相比之于长矛更倾向于使用薙刀。他们的行为也不受佛法准则约束,无论是吃荤还是娶妻均不受限制,很多寺院本身也有着城墙等防御设施。到战国时期,僧兵甚至还成为了日本所有武装力量中较早使用铁炮的一批,而且在各地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堡。
作为战国时期日本所有神社、寺院中实力、影响力最大的一支,本愿寺起源于13世纪,在日本佛教寺院中历史相对并不久远。至15世纪末第八代门主莲如时期在京都山科地区建立了寺院。其信奉的一向宗属于净土真宗一支,主张所谓“一念发起”,即只要念阿弥陀佛便可往生净土,再加上宣扬包括女性在内死后人人平等的信条,使一向宗在全日本均拥有大量信徒。在莲如建立山科本愿寺的同时,随着一揆起义在全国各地的爆发,一向宗门徒也利用教团组织发起了一向一揆暴动,其范围从北陆起延伸到各地。虽然莲如本人并不赞同信徒的暴力行为,但这却阻止不了后者不断与大名发生冲突甚至战争。
到战国时代时,一向一揆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加贺国以及伊势国的长岛地区,而且在其余地区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也正因为一向一揆暴动有着统一的宗教思想,远比普通一揆更具凝聚力,对几乎所有的大名统治都造成了不小威胁,因此大名们对本愿寺通常也并不抱有好感,武田信玄便曾专门颁布法令在自己的领内禁止有组织的一向宗信徒活动。而其巨大影响力甚至还招来了其余宗派寺院的嫉妒。
1532年,山科本愿寺被近畿大名之一的六角氏破坏,三年后又遭到比睿山延历寺的僧兵烧毁。第十代门主证如只得将本山转移到了在大坂地区建立的石山本愿寺。到1542年,本愿寺在此建立起了一座巨型城堡——石山御坊,并开始以此作为全国一向宗活动的中心。在此之后,围绕在石山本愿寺附近,摄津国、河内国的一向宗信徒也建立起了大量寺内町。这些寺内町事实上就是一些不接受大名管辖的寺占土地,名义上由当地领主向本愿寺授权建立,但事实上绝大部分还是因领主担心酿成一向一揆起义而被迫同意的。由于河内国、摄津国境内有着淀川、大和川等河道,而且两国又都毗邻濑户内海,寺内町内便聚集了大量船夫、渔夫、商人以及手工业者,经济要算是非常繁荣的,而这些居民在未来石山本愿寺与织田信长的大战中也成为了本愿寺的最主要兵源。
不过在1568年10月,由于信长在进京后迅速利用军队控制了近畿的大量寺内町,石山本愿寺根本无法动员军队,而且足利义昭本人的将军名义也使本愿寺一方难以拒绝,只得缴纳了军费。但与此同时,石山本愿寺也在尽可能地召集四国阿波国、赞岐国等地的信徒,并开始与三好氏联系。在近江国方面,一向宗信徒也开始与六角承祯和浅井长政来往,试图在东西两线同时向信长施压。
1570年6月28日,信长在北近江的姉川会战中战胜了浅井长政与越前的朝仓义景盟军。在那之后一个月,三好氏才派出13000人从阿波经过淡路岛,在靠近本愿寺附近的森林中占据阵地,等待进攻京都的机会。在此期间,四国岛赞岐国的三好氏城主十河存保也在纪伊国杂贺地区登陆,并与当地信奉一向宗的杂贺众佣兵会合在了一起。到此时为止,信长在近畿的势力仍是以京都周边地区为基础的,濑户内海东岸除堺町以外几乎完全被三好氏和本愿寺控制,由四国通往近畿的海上交通线也被牢牢握在对方手中。
三好军在靠近淀川河口的野田与福岛建起了两座要塞。由于这里与本愿寺距离很近,如果要塞遭到信长进攻,石山本愿寺也将被迫加入战斗。而信长在得知对方再次登陆近畿之后,也立刻做出了反应,要求将军足利义昭下令出兵对其进行讨伐,之后不久,信长便率令大约5万到6万人进入了距本愿寺不远的中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