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_戏台上的百姓 马屁也不易

张鸣
随笔杂谈
总共79章(已完结

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 精彩片段:

戏台上的百姓

马屁也不易

文人无行最招骂。其实,无行在某些情景下也是混事的一种方式,最抢眼的当属拍马屁。按说,马屁谁都会拍,用不着上专门学校进修的,但是,老粗拍马,一来拍不到地方,挠不到痒处,二来词汇不够丰富,语言未必训雅,所以历朝历代,马屁多半由文人包办。皇帝无论出身凤子龙孙,还是地痞流氓,只要屁股坐稳了龙椅,需要偃武修文就用得着文人了。

但是,在那些流氓兮兮,强横霸道浑的皇帝手下混事就不一样了,就算是拍马屁高手,有时也难。

唐朝过去是五代,五代第一个皇帝是梁朝的朱温。此人是五代第一个皇帝,也是中国第一流氓皇帝。打小做流氓的皇帝不止他一个,但是当了皇帝多少会装装样子,人家不,做了皇帝变本加厉。好色不奇怪,可是人家朱温好得霸道,见到的女人但凡有点儿姿色就不放过,不管这女人是谁,老少皆宜。到部下家里做客,上至祖母,下到孙女,一个不饶,连自家的儿媳妇都要轮流前来侍寝,儿子们也正好借此来争宠。他对于女人,基本原则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朱温的另一特色是狠,凶残等级的狠。皇帝杀人不奇怪,可是人家朱温杀人常常没有任何理由,成千上万的人,一不高兴,说杀就杀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早就是他手中玩物,身边只剩下两百个陪伴击球走马的孩子,这也不行,在一个晚上,将这些孩子全部勒死,抛在大坑里埋了。

在这样的流氓皇帝手下混事,武夫尚可,文人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有一日他和一群幕僚坐在一棵大柳树下歇息,顺口说了一句,这棵树可以做车轴。半晌没有人接茬,幕僚中有人显然是害怕主子生气,于是顺口说,是啊,是啊,可以做车轴。没想到朱温马上把脸一翻,厉声言道:人说书生喜欢顺口玩人,果然。车轴只能用枣木做,柳树怎么能行?然后对左右喝道:还等什么?于是武士们饿虎扑食,将刚才搭茬的文人扫数扑杀。

车轴须用硬杂木做,这是农村人都知道的道理,朱温小时候虽然不好好干活,满世界做“二流子”,但这点儿常识是懂的,但是这种农村生活的常识,他身边那些幕僚清客却未必知道,就算知道,主子说鸡蛋是树上结的,谁敢说不是呢?因此,就把马屁拍在了马腿上,文人真是没活路了。

在此之前,黄巢打进长安,文人墨客已经大为折损,“天街踏碎公卿骨”,里面就有朱温的尊脚。踏剩下的,像点样子、有几分文人骨气的,也都被他老人家一股脑儿捆吧捆吧扔进了黄河,一边扔还一边说,让你们自称清流,现在你们进浊流。扔剩下的,估计不是被吓破了胆,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马屁精,顺口一拍,下场如斯。看来,碰到这样的主子,拍马屁也不易。

文人也是人,虽然分好坏优劣,但谁都要混饭吃,摊上喜怒无常,流氓透顶的主儿,有个刚直有气节的,士可杀不可辱,自己抹了脖子,当然省事。但是,更多的人没有这个勇气,就算自己有心一死,“奈小妾不肯何?”要活,而且活得好,怎么混?不要认为凡是能拍马屁的都混得好,关键看用人的主子,讲不讲理?这个理,不是真理的理,而是一种说话办事的正常逻辑。就是说,你说鸡蛋是树上结的,我说你说得不对,你认为我有理,不处罚我,属于讲理,大家三呼万岁。反过来,你说鸡蛋树上结的,我搭茬说,对,鸡蛋还有把呢。虽然都是胡说八道,但你这么说,我这么接,没事儿,皆大欢喜,也算你讲理。因为人家因此知道你是正常人,有正常人的逻辑,虽然费点事儿,总能找到一条应对之道。所以,即使坏到没心肝,文人也没有乐意在朱温这种流氓加武夫手下混的,因为实在太难了,纵使巧宦如神,媚态万方,谀词泉涌,神仙也有打盹儿的时候,一个不留神,脖子上吃饭的家伙就没了。

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霸道的时代,暴政的年月,文人特别容易变坏。五代期间,朝代换了五茬姓氏,朝臣送往迎来,很少有人能出个像样的主意的,冒死进谏就更谈不上了。最好的文人兼朝臣,就是冯道,一生圆融,最善保命,为恶不多,为善也谈不上。说实话,那个环境,那个时代,能混到冯道这个样子,也就算知足常乐了。无怪乎,人家自称“长乐公”,能活下来就不易。

作品简介:

张鸣这本随笔,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

在这本书里,辫子、烧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盖以及拳民的秘密都被作者拿来当话题,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然后通过这些命题,揭露了历史的另类真相,还原人性假面,引领读者去反思和思索,去感悟真相。作者可谓是笔笔勾勒冷漠看客,篇篇道尽学者良心。

张鸣(1957年3月-),浙江上虞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该系主任。成长在北大荒的张鸣,曾做过农工、兽医。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教书之余喜欢写点东西,其中不少变成铅字出版,有论文数十,学术随笔上百。其作品主要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中国教育病了吗?》等数种;还有历史……

军阀之脸谱,武夫之性格,文人之脾气,皇宫之隐秘,女人之别样,重臣之分量,张鸣品人,勾勒晚清至民初之人物群像图。

从出人意料的武夫张作霖,到开涮警察的文人章太炎;从黑社会讨公道,到双面艺人谋生;从妓女救国,到弱势记者。鸡零狗碎,有温度的近代史。一〇三篇精华之作,勾勒晚清至民初历史人物群像图。

作者从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一〇三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人物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

一个军人集团的裂变,一个少为人知的五四。

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表面浪潮,其下汹涌的,是那个时代纷繁复杂的军阀政治——各个军阀和政坛派系都在捣鼓五四,而五四最终对于民国政治的走向,起着扳道工的作用。

以往的五四研究,跟五四关系密切的军阀和政客,比如直皖之争,官僚政客中的亲日派和亲英美派之争,全都为人忽视了,好像五四期间,这些政坛上的要角,全……

本书从作者五年来大量的历史文化随笔中择选72篇精华之作,集中体现其对各类问题的独到观点,突显张鸣式说史之魅力。义和团有何难解之谜?文学戏剧有甚意外影响?回望百年教育,考证另类国粹,品读投契之作,反思外交得失。

组合边角料,复活大历史。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是作者最新的历史观察与时评文章集,张鸣写史,总能把历史堆里那些已经被遗忘的事件诙谐地表达出来,原滋原味的端到读者桌上。读者读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多的是现在。他的随笔集都是以讲故事为主,文字浅如白话,幽默有趣,然而尖锐,看着是在讲历史上的那点破事,读者脑子里反应出来的却是熟悉的当下,说古是为了讲今,历史只是材料,当下才是真正的落脚点。在这本新书中,“说今”的份量更多了,直指当……

作者:张鸣

标签:张鸣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随笔历史

张鸣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

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大历史的边角料

大实话:历史与现在

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最热门章节:
1戏台上的百姓 章太炎的政治疯病2戏台上的百姓 中国式的死撑现象3戏台上的百姓 马屁也不易4戏台上的百姓 梁启超和胡适的“医疗事件”5戏台上的百姓 不识字的好处6戏台上的百姓 以吃为价值取向的民族7戏台上的百姓 狗血淋头的文人们8戏台上的百姓 吴稚晖的两次“冤”9戏台上的百姓 文人打手的故事10戏台上的百姓 狗血淋头的文人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