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全酒美 精彩片段:
第二辑 川味江湖
四川黄油茶
流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有种叫黄油茶的早餐吸引着我,每当走过那些早餐店,我都想进去喝一碗,以解我的馋意。有时,我漫步街头、流连夜市,也会听到叫卖黄油茶的吆喝声。叫卖的黄油茶,成都人取了个别名,叫它担担油茶。近年来,担担油茶叫卖者越来越少,逐渐进入早餐店,满足早起的人们。
油茶是神州大地的一种风味小吃,很多民族和地方都有,名声较大的有西藏酥油茶、侗族打油茶、武陟油茶等,多采用青稞或面粉制作。在我家乡湖南高椅一带,油茶为水煮豇豆汤加米豆腐、米泡块做成。油茶是侗族、瑶族、汉族等民族的普通饮料,茶叶用油炒后,加水熬煮,水沸滤出茶叶,即成油茶,食用时配以调料和副食等同用。回族将荞麦面和糯米粉加牛油或羊油混合炒面,食用时用开水搅烂成糊状。北京油茶用面粉炒至发黄,麻仁炒至焦黄,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将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开水冲成浆糊状。武陟油茶是素负盛名的风味小吃,有260年多历史,为咖啡色,乳状稀汁,味道浓郁,咸甜适口,营养丰富。这些油茶,味道甜美,深受各地百姓喜爱。
四川东部与湘、鄂、黔接壤的山区,男女老幼都喜欢喝油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赶场不喝茶,半夜回家路上爬;下坡不喝茶,脚软腿抖路更滑。”四川黄油茶采用糯米或大米为主要原料,辅以酥黄豆、大头菜、花椒油、红油等作料,更接近四川人的口味。
四川黄油茶没有油,也不是茶,是白米磨成细粉加水搅煮成稀浆糊的汤汁,成品为茶色而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川人把它作为早餐,现在为成都著名小吃。
四川彭山县城北街,有位清末出生的王清和,民国时期,根据黄油茶的传统做法和吃法,反复改进,做成彭山县黄油茶第一品牌,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成了有名的“王油茶”。他做油茶,主要是做馓子。
王油茶做馓子,先把上等面粉加水拌匀,用擀面棍把面擀薄擀匀,切成条状,逐条搓成细长圆形,表面涂上菜油,一圈圈地放入大陶缸中,互不粘连,等待发酵。发酵完成后,一根根取出,像手工擀面一样,用左右手将面条来回套在手指上拉细,直到麻线大小,放入一百五十度的油锅中炸熟,保存在大麻坛内待用。馓子冷后变脆,久存不变软,成了油茶的主料,连无牙的老人也能咬碎。
王油茶把油茶米糊调好,抓把馓子放入碗中,淋上米糊,放上葱花、花椒、食盐。吃时用调羹和匀,吃起来又香又脆又烫,味极鲜美,老少咸宜,十分可口。
四川还有两处黄油茶出名的地方,一是阆中,街坊上的老居民,早上起来,都习惯到小店里去吃碗黄油茶;二是巴中,魏油茶与砂糖油干、杨鸭子、梆梆甜马蹄糕并称巴城四大名特小吃。
四川黄油茶由籼米、糯米、馓子、酥黄豆、大头菜碎末、芝麻粉、红油辣椒、花椒油、葱花、精盐、味精、芝麻油等做成。先将籼米、糯米炒熟,碾碎磨成粉。洗净锅置于火上,加清水烧开,将米浆加入,不停地搅动,待成稀糊状。先用旺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熬熟。待米糊煮熟,有些粘勺子,加入少许糖汁水,汤色深黄。米糊煮到黏稠时便可起锅入碗,加入牛羊油或牛骨髓油,另备葱花、榨菜粒、油炸黄豆或花生以及馓子。
熬黄油茶,要文火慢煮,煮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香醇越黏稠,吃起来越有回味感。若是火候把握不好,黄油茶就会熬焦、熬糊或者味道不佳,醇香较少。油炸的黄豆、花生,稍微压碎,更容易入味。馓子新鲜炸出来,吃起来口感最好。将各色配料堆于黄油茶上,馓子拆成条状以便入口。再根据个人口味加香油、花椒油和辣椒油,味道就各不相同。所以,成都人把黄油茶分咸香和麻辣两种口味,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我在成都吃黄油茶,主要吃咸香味的,我不敢尝试麻辣味的。
四川除了黄油茶和馓子豆花,馓子很少单独用到其他小吃中食用。出售油茶的早餐店,都会自己制作馓子。馓子的好坏,直接影响黄油茶顾客。黄油茶外观不好看,精致的馓子却吸引不少顾客,让他们着迷。四川人嗜辣,在咸鲜的油茶中放入辣椒和花椒,却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黄油茶端上桌,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我用调羹搅拌馓子,各种辅料完全融入黄油茶中,馓子也裹上米糊。看着凸凹有致、多味吐芳、脆柔相融、诱人食欲的黄油茶,便可慢慢享用。
黄油茶口味咸鲜,微带麻辣,酥香爽口。我用勺子拨动黄油茶,黄豆和花生酥香扑鼻,入人心脾。细细品味黄油茶中的葱花和榨菜粒,增香不少,胃口大开,食欲猛增。黄油茶中的馓子,米糊柔软,馓子段香脆疏松。慢慢品味黄油茶,热烫细腻,回味不已。吃黄油茶,可以用勺子将配料与黄油茶混合均匀,也可以吃一口油茶,再补一口配料。而我个人习惯,是搅拌好了再吃,这样味道融合,脆软咸甜一起来。还可以搜索其他人的面容和吃相,自己从容不迫的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