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 精彩片段:
第六讲 文玩珍赏 游刃有余——名贵材质雕刻
我们这一讲开始讲名贵材料的雕刻。这些名贵材料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取自于动物,我们熟知的象牙、犀角,退而求其次,还有人用过象骨、牛骨。过去工艺美术用它换外汇的雕刻是用牛骨替代象牙,把牛骨经过处理,处理得非常白,猛一看像象牙。另一类取自于植物,我们对植物的了解那就是硬木,名贵木材,我们讲家具的时候讲过,首推紫檀、黄花梨,另外还有黄杨木、深香木、檀香木等等,很多名贵材料,这些树种都具备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材料难得,生长缓慢。
名贵材料为什么受到社会的喜欢呢?它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人的材质观,凡是稀少难得的东西我都有兴趣。
第二,明代晚期,江南富庶地区文人的推动与促进。明清时期尤其晚明,十六、十七这两个世纪,一直延续到清朝十八世纪,这些雕刻首先是在文人兴起,明代以后中国的这种文玩突然兴起,是跟社会这个背景有极大原因,因为社会的富足使百姓的精神追求增加,跟我们今天一样,我们今天的收藏热,或者说我们的传统文化热,都是因为今天社会富足所致,我们生活好了,精神的追求就开始增加。
第三,贵重材料不管取自于动物,还是取自于植物,它都是比较细腻,易于雕刻,易于保存。
象牙和犀角在古籍中出现的非常早,比如《殷墟书契前编》甲骨文中就有"获象"、"获象二"的文字。《汉书》上记载"尉佗献文帝犀角十",我一次上贡进献犀角十个。从出土文物看,早期倒是可以看到象牙和犀角的出土,唐宋以后反而非常罕见。殷商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非常完整,带有雕刻,镶嵌松石。唐宋以后出土减少,说明这些曾经在中国遍及中原的动物,大象和犀牛急剧减少。
犀牛在古代人心目中是怪兽,为什么呢?古人所见到的所有的带角的动物,都是横向长两个角,唯独它是纵向长一个或两个角,前后排列,或者就一个角,那么这就引起了古人的一个注意,过去有一个对联说,上联就叫独角兽,说的就是犀牛,独角兽,那下联怎么对?比目鱼,这说的就非常有意思,就是这是非常奇怪的两种动物。
由于犀牛的特殊性,导致古人对它有很多误解。第一个误解,认为犀牛角可以避尘、避寒、避水,什么都可以挡住。晋代的葛洪在《抱朴子》中有这样的记载,他说: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为鱼,而衔之以入水,水常为人开。什么意思呢?他说你要得了通天犀的犀角以后,你刻成鱼状,叨到嘴里,你只要一入水,水就为人开。这事儿太邪门了,这事儿如果说是真事,那咱就不用学游泳了,咱就一人发一个叨嘴里就下河了,那么他这种说法是深入人心的,《西游记》有三个犀牛怪,那么他就是避尘、避寒、避暑,他在《西游记》中也是延用了它这个说法,只不过有些差异而已。
第二个误解,认为犀角有药用作用,我们认为它除了解毒,还能成仙,还能提高性能力,西方的很多医学书里就记载着说中国人认为犀角可以提高人的性能力,这是他一道误解,犀角为什么有人认为它可以解毒,就是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它做成发簪,很多人就直接别在头上,随身带着,吃东西的时候拿出来去试一试,如果发泡,这东西就有毒,这其实都是误解了,我们有毒性的东西是五花八门,不是一个发簪,一个犀牛角做的发簪就可以解决的。
第三个误解,是一个美丽的误解,是我们认为犀角是可以通到心灵的,灵犀,李商隐最著名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运用了这个美丽的误解,他认为犀角上有一根白线可以直通心脏,那么我们今天也经常有这个词,比如说他们俩心有灵犀,是指他们俩心灵上可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