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酱之属 黑豆酱油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酱之属

黑豆酱油

我买了近十种有机酱油,在家里用小匙尝试味道,幺女双双见我做功课似乎很好玩,央求参加游戏。父女俩玩得很开心,也从而明白各种酱油的风味殊异;盖一般家庭使用酱油习惯用罄一瓶再买一瓶,时日过久,味道已如迷雾,也无从比对其品质。

酱油堪称亚洲人味觉的起点,早已深入大家的味觉基因。这种调味品可粗略以中南半岛划分,滇越边境以北为豆酱油,用大豆酿造;以南则多是鱼酱油,用鱼发酵制成,通称“鱼露”。

各地的制作原料不尽相同,清代顾仲《养小录》所述豆酱油用红豆制造;又如大陆、日本多以黄豆和小麦制酱油;苏州有用虾子酿制的酱油;云南甜酱油加入红糖、饴糖、香料和酒曲;印度尼西亚甜酱油则添加黄豆、大麦、椰子糖;白酱油则以小麦、大豆制造。台湾酱油独特之处在于使用黑豆酿造,香味浓郁。受日本影响,现在台湾酱油大部分是黄豆加小麦酿造。

卤味尤其需要酱油,黑豆陈酿的酱油会越卤越释放酱香,黄豆酱油不会。黑豆酱油又叫“荫油”,因贮存于加盖之大缸内间接受日照而名。黑豆的价格远高于黄豆,黑豆荫油意味着高级品,因其成本高,制程长,产量少。坊间很多败德商人为了暴利,使用盐酸分解黄豆粉,中和酸度后,再加盐、香料、色素合成,三天即上市,这种化学合成酱油在制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相关部门有没有检测标准来保护纳税人的健康?

笼统讲,正常酱油是用霉菌、酵母菌及乳酸菌的酵素,分解植物蛋白质,变成带鲜味氨基酸产物,因为在高盐的环境下发酵,菌类的生长受到限制,鲜味氨基酸能有效保存。酱油的成分十分复杂,大约有三百种不同的化合物,抗氧化物的含量丰富,来自细胞壁的多醣化合物,又能增强肠道免疫系统及抗过敏。

汉代人们开始以大豆制酱,《齐民要术》记载做酱法:“十二月、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中时,三月为下时。用不津瓮,置日中高处石上,用春种乌豆,于大甑中燥蒸之,气馏半日许;复贮出,更装之,回在上者居下。气馏周遍,以灰覆之,经宿无令火绝。啮看,豆黄色黑极熟,乃下,日曝取干。临欲舂,去皮,更装入甑中,蒸令气馏,则下一日曝之。”这是制作豆瓣酱,后来持续发展,才有了酱油。酱油之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见宋代林洪《山家清供·柳叶韭》说:“韭菜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

我曾经赴民雄走访黑龙酱油工厂,了解黑豆酱油制程须经过洗豆、浸豆,蒸煮、冷却,制曲,翻曲、收曲,洗曲、闷曲,下缸,日曝瓮藏一百二十天,压榨、过滤,调煮等繁复工序。首先原料要好,须选择优质黑豆,清洗,浸泡以软化组织,易于蒸煮。蒸煮熟透后,静待冷却,滤干,倒入竹盘以利通风,整平,令曲菌平均生长,分解黑豆中的蛋白质;培曲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若制作时间不够,菌丝无法深入豆子;时间太长则缺水,曲菌就进入孢子期。

曲菌发酵期间,须手工翻动,以调节最佳温度与湿度。七天后曲豆成熟,涤去表面的菌丝,再淋上充足水分,令菌丝再次活动,置于保温室内,待曲豆自然升温至五十度酵素活性最高时下缸。闷曲后的黑豆倒进酿造缸中,注入盐水,最上层铺盐以隔绝空气,加盖封缸,日曝月露一百二十天,令黑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与酯类。完成发酵的黑豆装袋,压榨以取得生油,过滤陈酿过的酱油;以不同配方、比例调煮后,经二次过滤、杀菌,装瓶。

黑豆酿造酱油尤其是台湾人的集体记忆,台菜的精神要素。平路在香港担任光华中心主任时怀念台湾味:“台湾豆油真的那么甘醇?真的那么不可或缺?这些气体分子,从小时候,就缭绕在家家户户厨房里,其中幽微的况味早已跟过往的记忆密不可分。”台湾的卤肉饭远近驰名,关键在卤制的酱油;酱油是家庭必备的调味品,甚至颇有人自酿自用,一碗焢肉饭、肉臊饭岂能缺少好酱油?一锅卤肉、卤猪脚可无好荫油?腌渍食物能无好荫油?

如此繁复的制程,如此漫长的日曝,黑豆酱油只宜在盛夏季节生产,大约在六月至八月间。这种好物既是台湾特产,用来赠送远方的朋友,是很有面子的伴手礼。

我最常用的酱油是黑龙、瑞春等品牌,优质的黑豆荫油咸味繁复,表情丰富,有余韵,甘醇,酱香持久,带着尊重自然的意思。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饵之属 黑糖糕2饵之属 牛舌饼3饵之属 竹堑饼4饵之属 凤眼糕5饵之属 绿豆椪6饵之属 凤梨酥7饵之属 太阳饼8饵之属 润饼9饮之属 冬瓜茶10饮之属 仙人掌冰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