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饮之属 冬瓜茶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饮之属

冬瓜茶

正午时走到文昌公园,公园四周是菜市场,暑气逼炙,买菜、用餐的人稀疏了。汗透的衣衫又干,路面热气升腾像蒸笼,树荫都缩在树干下,一切懒洋洋的。经过文昌街冷饮摊,那只老狗闭眼趴在桌下假寐,我买了一瓶冬瓜茶,一瓶莲藕茶,边走边灌下肚。酷暑中痛饮冰镇冬瓜茶,好像骄阳下乍逢蝉鸣送来清风。

最近两次环台考察,烈日下步行街头,喝了不少冬瓜茶。冬瓜茶和青草茶、甘蔗汁皆是台湾古早冰饮,特别是夏天,街头的凉饮铺多可见冬瓜茶,俨然是饮料中的台湾符号。

做法简单却耗时:选用好冬瓜,削皮,去籽,切小块,加糖和水熬煮数小时,冷却后滤渣即成,冰镇后风味更佳。现在的冬瓜茶业者都添加粉圆、汤圆、蒟蒻、桑葚、仙草、石花冻、柠檬、金橘、薄荷、咖啡、牛奶等配料,冷热皆有,饮法多元化。柠檬或金橘的果酸,有效修饰冬瓜茶可能的甜腻,赋予清爽的韵致,尤为我偏爱。

小时候,我母亲是买浓缩的冬瓜糖块回家煮化,简便则简便矣,可风味逊于新鲜熬煮的。一杯香甜醇厚的冬瓜茶,须勤恳提炼,古早的冬瓜茶绝不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剂等乱七八糟的化学物质。有一段时间买便当常附赠一包冬瓜茶,这种冬瓜茶殊乏风味,大概是香精等化学药剂掺糖精制成。

任何美味皆须以天然材料老老实实操作,不嫌工序烦琐,不靠人工添物。糖的多寡、拌炒方式、熬煮时间都会影响口味,如传统的褐色冬瓜茶,是冬瓜加砂糖慢慢拌炒而成;炭烤冬瓜茶则是炒糖至略焦,呈现咖啡色泽。

我心目中的好冬瓜茶都无添加防腐剂、香精、色素,天然健康,诸如埔里的“炎术”,府城的“义丰”“两角银”,台北的“杨记”。炎术冬瓜茶以新鲜冬瓜慢火熬煮八小时制成冬瓜原汁,又用麦芽取代砂糖,甜度显得含蓄。义丰冬瓜茶乃台南武庙旁的百年老店,用木桶慢慢熬煮冬瓜和糖水。

台中日华金典酒店十五楼金园中餐厅最出名的套餐“台湾一品宴”,即以义丰冬瓜茶为迎宾茶,选用这家已百年历史的冬瓜茶,喝一口,味觉就苏醒了,与香槟迥异的苏醒方式,前导整场宴席。这家餐厅以粤菜为底,此套餐却融合大江南北乃至台湾当地少数民族菜色。像一阙华丽的歌剧,寓含深意。一品宴企图宏伟,规模壮盛,随着菜肴的呈现依序推出四款酒和四种茶饮、四十七道小吃,多精致可口,又令人莞尔;吃这套餐等于游览了一趟味觉台湾,展现台湾的饮食之美,更将台湾的独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冬瓜耐贮存,原料很普通,价格又低廉,堪称来自基层。其外形很可爱,浑身白白胖胖,憨态可掬。宋人郑安晓《咏冬瓜》:“剪剪黄花秋夏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莫笑,腹里能容数百人。”冬瓜除了熬煮成饮料,也常制成蜜饯。林缵(一八八七—一九五七)曾创办台湾首份诗刊《台湾诗报》月刊,他有一首七言绝句盛赞冬瓜茶之清凉消暑和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的功能:

大胜匏瓠味淡馨,

羹汤暑热药同灵。

洞房记取仙姬赠,

酥润冰条试腊瓶。

诗中的“冰条”指冬瓜条,即冬瓜糖,乃台湾婚俗中女方准备的甜糖之一,期待新妇一举得男。《本草纲目》载白冬瓜: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捣汁服,止消渴烦闷,解毒。益气耐老,除心胸满,去头面热。消热毒肿”。台湾人文定之喜例备六色糖,诸如橘饼、冬瓜糖、冰糖、糖果、茶叶、龙眼。焦妻爱吃冬瓜糖,订婚时她叮嘱家人一定要有冬瓜糖。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酱之属 冈山豆瓣酱2酱之属 橘酱3酱之属 黑豆酱油4酱之属 酱油膏5卵之属 阿婆铁蛋6卵之属 菜脯蛋7卵之属 茶叶蛋8果之属 臭豆腐9果之属 豆花10果之属 姜汁番茄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