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饵之属 太阳饼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饵之属

太阳饼

台中市是太阳饼的故乡。太阳饼在这里发明,成为人们的礼品,如今已风行全世界。

从前我们在纵贯线旅行,路过台中总会暂停休息,总是有人吆喝:“台中到啰,台中到啰,人客免着惊,太阳饼款一盒才行。”那种好滋味,陪伴好几代人一起成长,形成台湾人的集体记忆。我常想,台铁欲强化竞争力,不妨从饮食方面着力,让每一个地方的站台便当都有自己的特色,若台中站台的铁路便当能附赠一块太阳饼或凤梨酥,肯定让许多人原谅便当的内容。

在我们居住的球体上,还有比太阳饼或凤梨酥更好的伴手礼?

太阳饼发明的四十年代末,物质困乏,通货膨胀严重,台币刚改制,糕饼是富裕人家才有的零嘴点心。做法是用面粉和奶油搅拌,内馅多为麦芽糖或蜂蜜调制。太阳饼又叫“酥饼”,是一种甜馅薄饼,皮要薄,馅要软,咬下去要酥香甜蜜。由于软馅属基本动作,买回家以后千万别放进冰箱,否则内馅僵硬矣。至于皮,制作技巧在其层数,每一层都极薄,又能入口化掉。

从高速公路下来,中港路上林立着太阳饼店,几乎每一家的招牌都宣称是“太阳堂老店”“自由路太阳堂”,都标榜自己才是正宗,真正继承了道统。

“太阳堂”是全天下模仿的对象,然而真正的太阳饼老店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而且从来不宣传,只靠口碑就名闻天下,它的太阳饼表皮加了猪油揉面团,内馅则是麦芽糖调制,入口却不会黏牙。

台中的朋友总是提醒:“记得是自由路二段二十二号,二二三,很好记。不然你就认明里面有向日葵的马赛克壁画。”太阳饼是理想的茶食,泡茶品咖啡或早餐喝牛奶,佐太阳饼,是对味觉的赞美。

学生靖婷从台中回学校,带来一盒“阿明师老店太阳堂”的太阳饼,说是谢谢我推荐她申请到理想的学校,特地买了“我觉得比较好吃且是正牌老店的太阳饼”。

“阿明师老店”和太阳堂只隔了几间店面,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见。此店信誓旦旦说太阳饼是阿明师发明的,现在由他的义子林祺海先生经营,据说其饼皮有一百二十层,技艺高深,我虽然常吃,却不曾认真数过,也不计较那一百二十层饼皮到底薄到什么地步。糖馅是麦芽加蜂蜜,好像加了猪油,口感相当细致。

太阳饼的历史虽短,却不乏起源传说,其一是农业社会的订婚礼俗,媒人提亲订结婚日期,带着圆形的甜饼当伴手礼,人们遂因饼的外形称之为“日头饼”;其二,太阳饼圆形的外表中间,常盖有店家红色店印,形似太阳。

“阿明师老店”太阳饼的包装纸上印着一段太阳饼简史,谓阿明师(魏清海)在一九四九年创立“元明商店”于北屯,乃第一家太阳堂饼店;一九五三年,太阳堂饼店成立于继光街与民权路上,后来迁移到自由路。

我知道魏清海先生曾是“太阳堂饼店”的糕饼师傅,太阳饼有可能是他任职期间所研发出来的。无论如何,数十年来自由路汇集了许多烘焙业者,已经形成一条美丽的太阳饼街。

我的太阳饼经验,因而带着比较的眼光——“太阳堂”太阳饼的饼皮有一种酥脆感,内馅较结实;“阿明师”太阳饼的饼皮较厚;“嘉味轩”鲜奶太阳饼的饼皮较薄,内馅较饱足,较绵软。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果之属 木瓜牛奶2果之属 烧仙草3果之属 芒果牛奶冰4肉之属 客家小炒5肉之属 黑白切6肉之属 鸡卷7肉之属 排骨酥8肉之属 炸排骨9肉之属 白汤猪脚10肉之属 万峦猪脚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