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酱之属 橘酱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酱之属

橘酱

有时下课饿极了,先到校门口“新陶芳”餐厅吃中饭,无论点食五花肉、盐焗鸡、水煮鹅肉,或福菜肉片汤,都请店家送来一碟橘酱,好像蘸什么都爽口。橘酱堪称客家人的极品鲜味蘸酱,从前陪秀丽回娘家,餐桌上例有白斩鸡、鹅,也必定有一碟橘酱。它可以搭配大部分的客家菜肴,是明显的客家符码,是客家人的集体味觉习惯,展现他们的集体智慧。杜潘芳格有一首客语诗《选举合味》:

妇人家 料理青菜时

伛腰菜 一定爱用 橘浆(酱)豆油,

红菜叶 一定要用 姜麻酸醋,

限菜 煮汤时 爱配 细鱼甫干

咸菜猪肚汤

系客家名菜之一,有传统个。

一家团圆食饭时

脯娘人就想,那系民进党系伛腰菜,国民党就橘酱豆油。

国民党系红菜叶,无党派就系姜麻酸醋。尽合味。

台湾人大家团圆享受客家好味道一样选出好人才。

诗人自注:妇人家、脯娘人,都指结过婚的女人。杜潘芳格是新竹县新埔人,本诗描述媳妇烹煮客家菜,总是会使用传统客家调味品,如水煮青菜不可缺少橘酱,通过这些佐酱象征台湾政治的多元,里面充满了期待和宽容。

有一次去新埔采访柿饼,顺道在附近小吃店午餐,吃什么早忘了,竟记得一直蘸橘酱,还买了店家自制橘酱带回家。新埔盛产橘酱,市面上的橘酱多来自新埔,知名者如“合发”“义顺”“银龙”,另有许多小规模自制者。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饵之属 黑糖糕2饵之属 牛舌饼3饵之属 竹堑饼4饵之属 凤眼糕5饵之属 绿豆椪6饵之属 凤梨酥7饵之属 太阳饼8饵之属 润饼9饮之属 冬瓜茶10饮之属 仙人掌冰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