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饮之属 埔里绍兴酒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饮之属

埔里绍兴酒

蒋介石先生仓皇撤退到台湾时,让当时的公卖局酿造古越国的陈年绍兴酒;酿酒四年有成,质量最优者不上市,直接贮存在埔里的地下酒窖。

越王勾践有一个有名的饮酒典故是“箪醪劳师”,“醪”是一种带糟的浊酒,乃当时普遍饮用的米酒,可见春秋时的越国酿酒之风盛行。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亲自率兵伐吴,出征之日,父老乡亲献酒,勾践将百姓馈赠的酒倒进一条小河中,令全军将士迎流共饮,据说士卒感奋,战气陡升。

起初,勾践入臣于吴,群臣送行于临水祖道,文种献上祝酒词,“越王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绍兴酒关系着越国兴衰,勾践兴越称霸的过程,始终发挥神奇的力量。

日居月诸,埔里酒厂早就忘了曾经酿造这一批陈绍。是“九二一”大地震,震出了地下酒窖的陈年佳酿,据说震毁了上百万瓮的窖藏陈绍,幸存三十万瓮。眼光独到的陈飞龙会长悉数购入“点水楼”。每次和朋友在点水楼吃饭,必定会温几盅窖藏陈绍来助兴,我总是使用上述夸饰话语,邀大家举杯,好像偷喝了蒋公的私藏佳酿。

黄酒、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唯黄酒发源于中国。黄酒以谷类为原料,经过长时间的糖化、发酵而成,最能代表其总体特色的莫非绍兴酒,《东汉·食货志》载当时酿酒的原料配比: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与当今绍兴酒所用原料、成酒比例相仿佛。

南北朝时期,绍兴酒的特色已基本形成。后魏的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详细记载各种酿酒造曲法,大概造酒的失败率不低,还教人如何祝祷,祈求各方神灵来保佑,最后还要持咒:“急急如律令,祝三遍,各再拜。”降至唐宋时期,绍兴酒全面发展,绍兴已成为天下酒乡。

绍兴酒美学特征可总结为:醇厚,爽口,甘、酸、苦、辣、鲜、涩六味调和。袁枚盛赞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故绍兴酒不过五年者,不可饮;参水者,亦不能过五年。余常称绍兴酒为名士,烧酒为光棍。”中国历史上好像只有绍兴酒用行政地名作酒名。

我在金门服兵役期间天天饮高粱酒,不意练就出酒量。刚退役时巧逢表弟传福婚宴,那时大概忧虑前途茫茫,举杯浇愁,一个人竟喝掉四瓶埔里绍兴酒。

爱饮绍兴酒的人不少,如秋瑾、鲁迅、蔡元培,鲁迅的小说十之八九都提到绍兴酒。绍兴酒可能还有一种奇异的神力,当年王羲之趁酒酣挥洒出《兰亭集序》,相传他后来多次书写,始终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气魄;陆游重逢唐琬,微醺时情不能已,在沈园题壁《钗头凤》;元稹、白居易“诗筒传韵”;洪绶“醉眼丹青”;徐渭的醉酒人生……都有着绍兴酒情怀,其风味之迷人可见一斑。

对于外地模仿绍兴酒酿造工艺所生产的酒,绍兴人称之为“仿绍酒”。仿绍酒最杰出的莫非埔里。我勉强算饮过不少大陆的陈绍,没有任何一款的风味能匹敌埔里酒厂这批窖藏陈绍。正如传统文化,见证饮食文化中有些失传的秘方,在台湾得以保存延续。

埔里的风土条件优,堪称台湾酒乡,埔里酒厂创建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初期以制造糯米酒、米酒、太白酒、清酒为主。一九四九年前后来台的一百二十万新移民来自大陆各地,其中不乏各种技术人才,当时公卖局网罗的酿绍兴酒人才包括周炳文、周景山兄弟,公卖局最后择定厂房破旧、设备落伍的埔里酒厂生产绍兴酒,乃是埔里的气候、水质条件最适合酿造绍兴酒。一九五二年试酿绍兴酒成功,乃增建厂房、扩充设备,大量生产绍兴酒。一九五五年大陈人张金玉等师傅加入酿造行列,直接提高埔里绍兴酒的酿造技术。

江湖传言:古越国陈年绍兴酒酿成后,每年呈给蒋公品评,分皇、王、公、侯、伯、子、男等级,好酒都送给了政客,低档酒才卖给消费者,堪称公卖局最可耻的历史。

埔里陈年绍兴酒承袭古法,用百分之八十蓬莱米制成米曲,小麦制成麦曲,加圆糯米饭、爱兰甘泉为酒母进行发酵;关键在使用熟料散曲酿制,再经压榨、澄清、过滤、杀菌、装瓮贮藏。三年熟成者为一般绍兴酒,五年以上为陈绍,七年以上为特级陈绍,十年以上称“窖藏精酿陈绍”。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饵之属 黑糖糕2饵之属 牛舌饼3饵之属 竹堑饼4饵之属 凤眼糕5饵之属 绿豆椪6饵之属 凤梨酥7饵之属 太阳饼8饵之属 润饼9饮之属 冬瓜茶10饮之属 仙人掌冰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