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饮之属 弹珠汽水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饮之属

弹珠汽水

寄养在大姨家那几年,常去隔邻的高雄中学玩,在操场旁灌蟋蟀,玩弹珠、尪仔标,直到外祖父来。外祖父每天骑脚踏车来旅馆收集馊水,回古厝养猪,他离去的时候,总是给外孙们零钱买枝仔冰,或弹珠汽水。弹珠汽水的包装方式很特殊,略呈葫芦形的绿色玻璃瓶,以一粒弹珠塞住瓶颈,构造成另类瓶盖,防止汽水外漏。老式杂货店都提供一种香菇状开瓶器,挂在杂货店门口,饮用前先用以压下弹珠,随着轻微低沉的气爆声,香味喷泉般涌出。

喝汽水时弹珠就在玻璃瓶内滚动,音响助长香气。我深信,瓶内那粒弹珠是弹珠王,能在弹珠游戏中统领江湖。那颗弹珠在瓶内滚来滚去,身陷迷宫般,有一种无路可出的悲剧英雄感;然则我始终舍不得敲破玻璃瓶,取出弹珠。

弹珠汽水是英国人所发明的柠檬水(lemonade),幕府末期传入日本。听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深受日本海军欢迎,军舰上甚至有生产弹珠汽水的设备。流行至今,日本仍可见弹珠汽水,我在浅草寺外面看到有人在卖ラムネ。

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五十年,许多日语单词遂内化为台湾人的日常用语。柠檬水引进日本后,日本英语念成レモンネード(ramunedo),台湾人一直也沿用日本英语唤这种弹珠汽水为“那沐内”(ラムネ)。

“那沐内”是我的童年乡愁,我喝的是本土那沐内,“荣泉”汽水。荣泉发迹于高雄市盐埕区,我出生的区域。起初卖冬瓜茶、棒冰,后来第一代老板薛朝福得自“黑松汽水”老师傅传授配方:纯糖、碳酸水、调味料,才开始贩卖弹珠汽水,原创香蕉口味。那是台湾最早的本土那沐内品牌。当时流行一首歌《盐埕区长》,曲用牛马调民谣,描述政坛名人郭万枝流连酒家,其中颇有隐喻酒客、酒女床笫情事。这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情色作品。

童年的那沐内并非随时就能喝得上,我未曾边灌蟋蟀、玩尪仔标,边喝弹珠汽水,在我贫穷的童年,必定是停止其他活动,谨慎享受的饮品;它并不廉价,通常是以奖赏的形式出现。那沐内,它陪伴我成长,以冰凉强劲的香气沐浴五脏六腑。

有一次去大贝湖远足,在富国岛的凉亭休息时就喝到一瓶弹珠汽水,岛上有一碑:“清风吹得游人醉,莫把斯湖当西湖。”级任老师解释说,大贝湖固然美,但西湖更美,将来到了大陆你们就知道了。

夏日阳光炽烈在湖面上,波光闪动着弹珠汽水般的色泽。那沐内喜滋滋冒着芳香气泡。

所有碳酸饮料皆带着娱乐性。压下瓶口的弹珠,“啵”一响,二氧化碳带着芳香味喷出,畅快无比的汽水落喉,舌尖刚领受麻冽的气泡,胃里立刻打了大嗝。那声音提醒了汽水的气味。我猜想,俚语“美得冒泡”若非形容螃蟹的美貌,大概出自弹珠汽水。

现在的弹珠汽水瓶多用塑料材质,可以旋开,里面有一条橡胶圈,作为瓶塞以套住弹珠。我对塑料瓶弹珠汽水殊乏感情,总觉得用吸管喝汽水也很不上道。许多人喝弹珠汽水相当受挫,因为仰饮时,弹珠又会卡住瓶口。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用吸管喝;高段的饮者用舌尖顶住弹珠畅饮。玻璃弹珠并成为儿童间很普遍的收藏品。

其实那颗弹珠有节制汽水流量的功能,炎炎夏日,冰凉的汽水灌得太快,不免伤身。当我们仰头喝汽水,沉落瓶底的弹珠又回到瓶口,制约流量,免得呛到。

弹珠汽水产业大约一九七〇年代起每况愈下,甚至冬天没收入,都是先跟人家借钱,到了夏天赚了钱再还人家。如今生产弹珠汽水者寥寥可数,苗栗铜锣乡的汽水工厂转型为观光工厂,应该可行。

我曾参观美国可口可乐博物馆,放映发展史纪录片,陈列各式自动贩卖机,可乐喷泉,无限畅饮各种口味的可乐。可口可乐一八八六年才发明,却能实时回应市场需求,永远体贴顾客,随时注意市场变化,迅速调整方向。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饵之属 黑糖糕2饵之属 牛舌饼3饵之属 竹堑饼4饵之属 凤眼糕5饵之属 绿豆椪6饵之属 凤梨酥7饵之属 太阳饼8饵之属 润饼9饮之属 冬瓜茶10饮之属 仙人掌冰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