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肉之属 白汤猪脚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肉之属

白汤猪脚

大学刚毕业时,有一天忽然很想吃猪脚,遂在市场买了一只后脚回赁居处,加大蒜、青葱、姜片,用清水炖煮了近两小时,竟也香味四溢,汤汁浓郁。这是我烹饪的幼稚时期,差堪安慰怒吼的饥肠,自然还不能理解这种白汤猪脚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的美学手段。

台湾人治猪脚,以酱油卤制为主。白汤猪脚即清炖猪脚,在台湾食肆中并不多见,北部尤多于南部。

《清稗类钞》载猪脚煮法:“鲜猪蹄煮法有二,曰白蹄,曰红蹄。煮红蹄时,用酱油、冰糖,而白蹄无之。”白汤猪脚的汤头多用猪脚加大骨熬制,不但能强化胶质,更增添香醇风味,因此白汤猪脚的汤是用来牛饮的;酱油卤制的猪脚则例不喝汤,最多用来浇饭。

专卖白汤猪脚的店家多标榜“猪脚原汁”,究其原委,有两层含意:一、白水滚煮,非以当归等中药材或酱油炖卤;二、强调汤头的浓稠,原汁原味,不添加调味料。

少了酱油的掩护,那猪脚的皮肤是否美丽?形状是否端庄?滋味是否魅人?完全袒露在人眼前,无所遁形。没有香料,没有着色,所有的条件都必须自给自足。

清炖猪脚就像写诗,自然而不造作,从一开始就保持清澈,需要耐心和细心,像其他艺术家付出的努力一样。

猴急的人常用大火煮猪脚,锅内的汤汁汹涌沸腾,令猪脚快速浮沉滚动,这是错误的。盖大火煮任何肉品,都会让蛋白质分解成浮沫,肉质的鲜美荡然矣。一个聪明细心的厨师在熬汤时,不会让汤滚沸。

一只猪脚通常分三段供食客选择:腿肉、中圈、脚蹄,腿肉乃纯粹的猪脚肉,煮得香嫩,表皮仍富弹劲;脚蹄最有嚼劲,尤其那滑溜的蹄筋最为诱人。我偏爱中圈,有皮有筋有肉有骨头,兼具各段优点。

猪脚长时间炖煮,皮肉俱软烂而不油腻,骨髓真味亦吸之即出。店家都附辣椒酱油供食客蘸用,汤喝完了往往可以再续。

大稻埕慈圣宫前有许多摊风味小吃,“许仔的店”就是其中之一,此摊专卖白汤猪脚面线,我欢喜分开点食:一碗干面线,一碗猪脚汤。其实“庙口猪脚”早已闻名数十年,坐下来吃的几乎清一色都点干面线和一碗猪脚汤,那白卤的猪脚卤得透彻,香味浓得化不开,又充满弹性,太好吃了,一口接一口来不及间断,我必须每一口都强烈提醒自己:吃慢一点,再慢一点,别咬断了假牙。

“许仔的店”严选温体猪的猪脚,老板强调那些猪脚都健康无受伤,每天新鲜现煮,用一个大铁锅熬煮大量的猪脚,非常甜美,饱满的肉质香散发着米酒香,拼了痛风发作也要喝光它。这高汤充满了胶质,有几次我贪嘴多吃了两碗,竟觉得两片嘴唇好像黏在一起,张开时颇见阻力。

卖猪脚汤几乎都兼营面线,手工干面线煮妥,用高汤烫过,再淋上一大瓢蒜泥和猪油,这是庶民饮食中简单而富足的美感。卖猪脚配面线,却鲜见供应白米饭,大家竟也习以为常,想来是台湾人吃猪脚面线压惊改运的风俗。

白汤猪脚最出名的大概是基隆爱四路“纪家猪脚原汁专家”,此摊创立于一九六四年,生意好到另辟摊后公寓的二楼作吃食场所。“纪家”的猪脚当场称重,定价每两十五元,价格有着观光地区的身段。生意兴旺带动良性循环——猪脚新鲜,大锅煮大量的猪脚高汤,自然是十分浓稠的上品,也充满胶质和肉质香,甘醇极了,完全不必添加任何人工甘味。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果之属 木瓜牛奶2果之属 烧仙草3果之属 芒果牛奶冰4肉之属 客家小炒5肉之属 黑白切6肉之属 鸡卷7肉之属 排骨酥8肉之属 炸排骨9肉之属 白汤猪脚10肉之属 万峦猪脚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