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肉之属 姜丝大肠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肉之属

姜丝大肠

客家有一首《病子歌》,描述丈夫问怀孕的妻子想吃什么食物,初害喜想吃的就是姜丝炒大肠:“阿哥问娘爱食么介唷 爱食猪肠炒姜丝 恁想食 炒姜丝 想食猪肠来炒姜丫丫丝 哪哎唷 炒姜丝。”孕妇害喜时因味觉的敏感度下降,当舌头变得迟钝,常爱吃刺激性食物,猪肠炒姜丝因酸度强,尤令孕妇欢喜。

姜丝大肠的材料都很廉价,世俗般的本质,穷人和富人都为之着迷。炒制时一定要用醋精,才有那独特的酸呛味,一般白醋无法表现这种味道。醋精是一种合成醋,地道的客家口味,极酸,想起来都觉得牙齿要软掉了;都市的超级市场难觅此物,乡下小杂货店可买得到。

有趣的是菜名中并无醋精,好像某种压抑的冲动,埋伏在潜意识界域,却主导外现的行为。此菜颇具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特质,扬弃和谐,均衡,稳定的口感;故意表现不安,焦虑,逼得人发疯的酸。当我们的精神官能昏昏欲睡,正需要它来提醒。它的内在又仿佛梵高画作中激情的线条和笔触,以燃烧般的热情表演一生。

姜丝炒大肠乃客家传统“四炆四炒”之一。姜的辛,醋精的酸,大肠的脂和黄豆酱的陈,四种重口味结合出刚烈的个性。令我忆起曾在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长立画作《麦田群鸦》前的感动,沉闷的蓝、绿、黑、金黄共谱出不安的交响,那压抑厚重的褐黄麦浪堆挤着,汹涌,压抑。

这道菜南北颇有差异。台湾北部的姜丝炒大肠,多单纯地姜丝、大肠合炒;南台湾的姜丝炒大肠有时会加酸菜,可能是受到闽南人的影响。这道客家名菜很酸,杰作并不多见,稍微失手,那大肠嚼起来便如同橡皮。

大肠整治洁净,去除肠壁内的脂肪,几乎看不到油脂,口感弹牙而柔软,优秀的大肠脆而不韧,饱满着嚼感,酸呛适度。江湖一点诀,关键在整治大肠时不要用盐洗涤清理,否则会变得坚韧。改进之道是,先翻面以面粉抓洗,再用沙士或可乐搓揉,然后再清水洗净;料理前用苏打粉腌半小时。

切大肠需用斜刀法,运刀时刀身与砧板上的大肠成一定角度,一刀左斜,下一刀则右斜,交替运刀,务令切出来的大肠呈三角形,如此炒制有助于口感之爽脆。

先爆香姜丝,再加入黄豆酱、米酒、醋精、大肠,猛火翻炒。姜辛、肠香和醋精的呛酸,一起热烈交缠,像年轻的爱,风驰电掣般结合。姜丝大肠可能是我唯一可以容忍的客家菜加糖,台北“广东客家小馆”所制就加了糖拌炒,酸甜适度,爽脆顺口,连姜丝都好吃;店家烹制前先过热油,令大肠表皮瞬间紧缩,略带酥脆感。

有一学期,我带领几个研究生集中考察客家菜,品尝过不少优秀的姜丝大肠。中坜“老姜花园餐厅”的姜丝大肠整治清净,除尽肠壁内的脂肪,口感弹牙而柔软。三峡“牧童遥指客家村”的姜丝大肠加酱油炒制,色泽偏褐,也好吃。

有些餐馆很富创意,富冈“信义饮食店”除了传统的姜丝大肠,更变化出该店第一招牌“姜丝炒粉肠”,加了酱油和猪油炒制,气韵生动。美浓“合口味”结合湘菜和客家风味,除了姜丝炒大肠,亦衍变出姜丝炒猪肚,猪肚脆,口感很好。铜锣“福欣园”的冬笋肥肠,亦是姜丝大肠的变奏:大肠卤过,加了花椒粒,盘底铺垫着略渍的老姜丝,店家附赠生萝蔓叶,供食客包裹着吃,增添风味又颇有解腻之效。这是店家的创意,保留传统姜丝大肠的酸、腴、香之味,加入泰式料理用生菜包裹肉品的手段。

求新求变是创作者的文法,然则变化岂是简单?有人喜加太白粉勾芡,就不足为训。

醋精是化学制品,酸味太单调,且不宜多吃。期待厨艺家运用各种好醋,调制出酸度直追醋精的混合醋,体贴现代人的身体。此外,醋能软化肉质,此菜宜鼓猛火快炒,炒制时醋会挥发酸味,不宜炒太久。也许可以考虑二段加醋,第一段先让醋香渗进大肠,起锅前再加醋增酸。

那酸呛味,像深刻的启示,因为有醋酸,提醒了大肠的脂香;因为有嫩姜,大肠革除了腥膻;也因为有大肠,那疯狂的酸遂值得回味。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2其他 食品安全3其他 饮食卫生4店之属 台北咖啡厅5店之属 铁路便当6店之属 台式香港茶餐厅7店之属 酒家菜8店之属 台式日本料理9店之属 简餐10店之属 眷村菜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