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其他 饮食卫生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其他

饮食卫生

汀州路这间云南餐馆离住家很近,平常总食客盈门,一个假日带妻女来晚餐,终于等到座位。清蒸柠檬鱼,月亮虾饼,打抛肉……上菜啰,秀丽夹起虾酱炒高丽菜,左手从菜中抽出一根铁丝问是什么。是刷洗锅子的铁丝。

我端起那盘菜走到厨房门口被挡下来,很想把它砸在厨师脸上。

有一次在汀州路,知名麻辣火锅连锁店,也是生意兴旺;这附近有许多学校,尤其吸引了不少台大、师大的学生。其经营成功的关键,我认为是销售策略:一、平价,吸引学生族群;二、使用名牌冰激凌,令人产生物超所值的感觉。那天也是带家人吃中餐,夹起一块卤大肠,竟发现里面塞满秽物,一阵恶心涌了上来。神啊,求你以慈悲怜悯我,以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错,求你将我刚才吃下的东西清洗净尽。

多数中式餐馆污秽不卫生,苏雪林任教于台北省立师范(台师大前身)时住宿舍,搭饭食在同仁所办的伙食团:“厨房位置于宿舍东首,厨后有一道小溪,厨中弃物皆抛此溪中,上游人家也以此溪为垃圾容纳处我们厨房洗涤烹饪之水,固皆取之此溪,宿舍外,沿溪许多人家,还有许多小吃店,红豆汤店,也是如此。一日,我偶到厨后,忽见深草丛中有一条死狗,被水浸得鼓鼓的,皮毛已尽脱。”台湾人逆来顺受惯了?胆小的人吃饭前只好谨慎点。

小吃问题尤为严重,不胜枚举,诸如肉粽碗粿店被爆厨房脏乱,地面充满积水,堆放多桶待冷却的肉臊,却完全未加盖,偶尔有狗闯入;存放食材调味料的牛奶铁罐不仅生锈还充满油垢,顶楼的开放式厨房也未设置纱窗纱门,不时有整群麻雀飞入啄食。连五星级的观光饭店也不免遭查获使用过期食材。

问题不在营业的形式或规模,摊贩也可以很干净,南机场小区邱氏夫妻的虱目鱼摊就比大部分的餐馆清洁,我常去那里吃早餐,美味,值得信赖。虽然夫妻俩酷爱休假,明显缺乏社会责任感,我仍旧追随他们,一往情深。

败德商人另一种可恶行径是篡改食用期限,将过期物资改标贩卖。更常见的食安问题则是卫生,吾人几乎无所逃于坊间。

有天晚上我走进一家以龙虾闻名的海鲜餐馆,昂贵得要命,一尾龙虾要价近万元台币。我安慰自己:为了考察,这是必要的败家。我看到生蚝,立即点了两个,啊,好久没吃生蚝了,很怀念哪。吞下第一个生蚝,纳闷为何不太新鲜,正要试第二个颗生蚝,竟发现里面有寄生虫蠕动,接着才又发现刚刚吃的生蚝的壳内也蠕动着一只黑虫,当时恶心得想吐,恨不得立刻喝下一加仑消毒水。

秽食令人悲观。费雪曾在缅因州某处墓园见一墓碑,上刻:

C.Pearl Swallow

He died of a bad oyster.

“史咽珠之墓/因吃了坏蚝而亡。”促狭的朋友警告:吃下肚子里的虫应该已经长大了,也许半夜会从嘴巴爬出来。所幸贱躯顽健,并未像史咽珠那样死掉。

这很像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到维更码头的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描写的那顿饭:面包、奶油上面都有黑色的拇指印,牛肚也冒出许多黑色甲虫。奥威尔曾在巴黎某餐馆的厨房工作,他的第一本书《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就揭露肮脏的巴黎餐馆:腋窝满是汗的侍者身上混着色拉味,并把拇指伸入奶油中;厨师用手抓起牛排,舔上面的肉汁;什么东西都昂贵而劣质,食客却感觉迟钝。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店之属 客饭2店之属 土鸡城3店之属 海产店4店之属 素美食5饵之属 膨糖6饵之属 贡糖7饵之属 爆米香8饵之属 胡椒饼9饵之属 面煎饼10饵之属 柿饼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