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无人幸免:2074-2095,美国第二次南北战争_PART 3|2086.10 4

奥马尔·阿卡德
科幻小说
总共34章(已完结

无人幸免:2074-2095,美国第二次南北战争 精彩片段:

PART 3|2086.10

4

他们被赶上呼啸的飞行巨兽,押往糖面包监狱。每个人都被铐着坐在地板上,靠在一起。他们蒙着眼罩,塞着耳塞,全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犯人们用每个毛孔捕捉着蛛丝马迹,想摸清自己乘坐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巨大的金属舱在某个秘密空港的柏油跑道上停得太久,晒得滚烫,但起飞之后,舱内又骤然变得冰冷刺骨。谁要是开口讨水或要求松开锁链,非但得不到,身上还会招来别的东西——硬邦邦的枪托,或金属包头的靴子。于是犯人只好闭嘴。

一具具躯壳如人偶般缄默,掠过佛罗里达海上空。

水面上只露出个山尖,便是那个半岛州最后的遗迹了。海上有座人工岛,是用石料和混凝土筑成的,外面围了一圈高高的带刺铁丝网。一块荒地探出铁丝网外,一直通向海边,长约50英尺。上面只有一小块空地留待修建码头之用,其余部分都是野草丛生,地面上铺着厚厚的一层杂草。

草丛掩蔽着岛屿。雨云散去时,佐治亚南部沿海的居民要是极目眺望,能在佛罗里达海上望出很远。而他们有时会把糖面包当作一个幻影——不过是热带海上的海市蜃楼。

重排营地、隔离男犯人期间,他们就把女犯人都关在笼子里。笼子很小,个子高的囚犯在里面根本站不直身子。

戴黑色面罩的看守在笼子间巡视。面罩遮住了他们的面容,但从他们眼周的皮肤可以看出,这些人十分年轻。看守以收押编号的最末两位数字称呼笼中的女人,彼此间则以首字母相称。这样一来,每当高级军官命令看守把这些女人转入别的笼子或送往“顽固分子区”时,那些口令听上去就像在下一盘棋。

不过,看守们偶尔不留神,会以真名相称。这样一来,那群无所事事、只能坐着听声的女囚,就学会了如何区分这些每小时来巡视一次的看守。高个子、蓝眼睛的那个是利利曼;说话带口音的好心人叫伊兹,他曾透过铁条偷偷往笼子里塞瓶装水,但很快就被撤掉了;粗脖子那个——也是最凶狠的一个——是巴德·贝克尔。

过了一阵子,女囚们对他们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们知道了看守们都来自哪里,他们的孩子和宠物都叫什么名字。女囚们对营区的地形也开始有了模糊的概念,知道这些军人居住在营区外围,在岛屿的另一端。尽管她们身处低矮而空无一物的笼舍中,这些情况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但女囚们依然把它们统统熟记于心,牢牢抓住听来的只言片语,仿佛它们是未经打磨的钥匙坯。

女人们不时会发发牢骚,抱怨这里晒得睁不开眼,或宣称笼子太小,太久没洗的连身囚服气味熏天。要是哪个女人整天怨声载道或大吵大闹,一小队武装看守就会打开笼子,把囚犯拖到“顽固分子区”去。一天后,被拖走的女囚又会回到原来的笼子,不再有任何抱怨。很快,所有的囚犯都停止了抱怨。

萨拉特·切斯特纳特相信自己的笼子是朝海的。她能听见海浪拍岸的声音从瞭望塔后、从那片倒伏的芦苇丛之外传来。到了风暴肆虐的季节,天空中浓云密布、电光石火,海浪也会高高卷起,再狠狠地撞碎在布满礁石的海岸上。而在另一些时候,海面又是如此平静,波涛声轻轻柔柔,像一只从容舔食的狗。她在笼子里戴着镣铐,无法站直身体,总是竭力想看一眼海面,却怎么也看不见。

刚进来那几周,她一句话都没说,不管是对看管她的守卫还是关押在近旁的女囚,都一声不吭。看守们把她的沉默看作一种消极抵抗,常常威胁她,要把她送到“顽固分子区”去。而那些女人则被她的少言寡语弄糊涂了,开始猜测她是不是外国人——兴许是个间谍,或是某个被逐出蓝区的叛国者,而她却只顾倾听海的声音。她养着一根折断的肋骨,是那些军人那天晚上在林肯顿逮捕她时弄断的。一段时间过后,胸腔中的疼痛已不再那么尖锐,呼吸也顺畅了不少,但经过几周的坐卧,她的后背和膝盖都开始发炎。为了缓解痛苦,她索性像小孩子一样跪在地上,并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直到巴德或别的哪个看守命令她起来为止。

她在等死。

她十分确信,那队戴面罩的看守很快就会把她从这儿带走——不是去“顽固分子区”,而是押往某个位于蓝区腹地的法庭。她想象着自己被带上大堂,戴着手铐、脚镣,面前是一排排、一行行义愤填膺、冷嘲热讽的北方人。她想象着自己站在行刑队前,身后是一排年轻的士兵,与那些曾进入坦普尔斯通瞄准镜的人毫无二致。她想象着自己面对他们微微颤抖的双手,微笑着。因为不论他们事后会如何处置她——随便埋在乱葬岗上也好,把尸体焚烧后随处播撒也好——她最终都会回到河流中去,回到姐姐那儿去。

作品简介:

2017年美国现象级小说,一个可能成真的故事。

书中所有的情节全都真实发生过……

——

2074年,美国。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海水倒灌,城市内迁,人们抬头看见战斗机的情况像曾经遇见飞鸟一样稀松平常。这一年,历史重演,南北开战。此时,萨拉特6岁,父亲死后,他们举家逃离,从 南到北,被迫落脚佩兴斯难民营。在这里,十年弹指一瞬,生死别离接踵而至:12岁,母亲死于屠杀,17岁,姐姐死于轰炸,哥哥下落不明,最后是她自己,与过去再见,为战争所用。

战争的创痛是人类唯一的共同语言,它以相同的方式改变人,摧毁人,把人变得同样胆怯、愤怒,复仇心切,投入不可预料的未来……

——

震撼!就像科马克•麦卡锡在《路》(The Road)中搭建的末日世界……一部将战争报道和反乌托邦题材巧妙结合的佳作。——普利策评论奖得主角谷美智子

未来启示录也好,影射过去和现实的寓言也好,或者战争心理的研究材料也罢,无论你把它当作什么题材来读,《无人幸免》都是一本叫人深感不安的小说。 ——《纽约时报》

通过奥马尔的文字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焦虑和冲突。 ——《华盛顿邮报》

一部非凡的作品。在崩坏帝国里死里求生的萨拉特和她的一家,他们的故事让这本小说闪耀文学之光,同时又令人无比痛心,它和美国当今的政治现实的联结,细思极恐。 ——埃米莉·圣约翰·曼德尔,阿瑟·C.克拉克获奖作品《第十一站》作者

既是一个家庭的编年史,又是一部末世启示录,《无人幸免》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国家崩溃的全过程。——《出版人周刊》星级推荐

震撼!——《奥普拉杂志》

反乌托邦的佳作……匠心独运的想象……但最重要的是,埃尔·阿卡德的小说是对当今军事占领的讽喻,从无人驾驶飞机到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到难民营里的难民。 ——科克斯书评

埃尔·阿卡德对构建反乌托邦小说的文本细节有一种天赋……看他构建的近未来世界就像看水晶球一样,能照见现实。——《娱乐周刊》

厉害!谈及暴力和战争,往往觉得它们遥不可及,记者出身的奥马尔让每个人都觉得身临其境……尽管它是未来世界的设定,但是绝对不能把它定位成科幻小说。《无人幸免》绝对有资格被称为反乌托邦小说,距离我们生活的真实只有一步之遥。——GQ

作者:奥马尔·阿卡德

翻译:齐彦婧

标签:奥马尔·阿卡德无人幸免美国科幻战争外国文学

无人幸免:2074-2095,美国第二次南北战争》最热门章节:
1ACKNOWLEDGMENTS 致谢2PART 4|2095.01 43PART 4|2095.01 第163届国会真相与统一委员会听证会(节选) 2123.12.014PART 4|2095.01 35PART 4|2095.01 内战存档计划——再统一日庆典邀请函(已批准/已解密)6PART 4|2095.01 27PART 4|2095.01 各方均较为满意、颇受鼓舞:再统一和谈口述历史(节选)8PART 4|2095.01 19PART 3|2086.10 奠定基业:一名前南方招募人员的日记(节选)10PART 3|2086.10 4
更多『科幻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