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段祺瑞政权_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章 论桂系

唐德刚
中国历史
总共14章(已完结

段祺瑞政权 精彩片段:

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章 论桂系

“桂系”,这个当年在大陆上,国民党中炙手可热的政治派系,现在四十岁以下的中国人,恐怕对它都感觉很陌生了;虽然我们学历史的人,却永远不能忘情于它。

在今日世界上政党横行的国家里,“党外有党,党内有派”,本是很正常的现象。孙中山先生说:“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因此在一个国家之中,有兴趣来“管理众人之事”的人太多了,他们就必然要结党。一个“党”太大了,党内必然就要发生派系。这是个人类政治史上,自古而然的现象;否则孔夫子也不会在两千多年前,就说什么“朋而不党”、“周而不比”一类的话了。所以从大处看,“桂系”便是这个历史通例中的产物,没啥稀奇!

当然,国民党之有派系,亦不自桂系始。它远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期,派系的形成便已开始。“辅仁文社”的领袖杨衢云,那时便是中山以外的一个派系的领袖。到1905年“同盟会”时代,派系就更多了。“同盟”一辞,顾名思义,便是个综合词。“同盟会”本身便是一些小团体—华兴、兴中、共进等等的综合体。等到1911年武昌起义时,革命军便由于派系不同而打出三幅不同的旗帜来,并且互不相让。

当“同盟会”于民国元年(1912)改组成“国民党”时,党内的派系那就更多了;有的分子甚至脱党组党,支持起袁世凯来!中山先生那时身为党魁,便深感党内思想不一,分子庞杂,而有指挥不灵之苦。所以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中山便觉得要继续革命,就非组织一个“一鼻孔出气的”一种独裁的政党不可了。

无独有偶,当中山先生在这一方向的思想尚在酝酿的阶段—也就是“国民党”被改组成“中华革命党”的时期(1914~1919)—俄国的列宁居然后来居上,搞出个行之已见速效的模式来。所以中山于1924年10月便正式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了。

不过孙中山先生毕竟是一位民主政治家,他认为一党专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要利用这个“手段”,通过他所预定的“军政”和“训政”两个“时期”来达到他实行“宪政”的“目的”。到“宪政”实行之时,他的“党”便“还政于民”,然后就由人民自己所组织的多种政党,来轮流坐庄,实行宪政了。

中山先生这套理论是合乎逻辑,言之成理的。当他还健在的时候,以他个人的威望,和革命同志的朝气,也确能使这套理论发出无限光芒,使全国人民闻风景慕。可是在中山于1925年逝世之后,再由以他传人自居的胡汉民、汪精卫来传其衣钵,谈什么“党外无党,党内无派”,便渐渐行不通了。

就拿汪精卫自己做例子来说吧,他在1926年掌握了“二全大会”之后,为对付党内同志的反对,他遇事便提出个“党统”来。但是等到他在1929年“三全大会”中失势之后,汪氏就再也不谈“党统”,而另搞其“改组派”;并与其他反对“中央”的势力相结合,来“护党救国”了。

胡汉民先生亦复如此。胡氏这位书生,自始至终以党内一人自居,领袖群伦,决不搞小圈圈。但是“三全大会”后不久,他也在中央失势了。胡氏倒还淡泊,但是和他一道失势的党人—多半是他的华南同乡—却扛起他的招牌,于“四全大会”(1931年冬季)前后,搞出个有实无名的“胡系”来,和南京的“中央”、上海的“汪系”相对抗。

这些党内元老原都是一些“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专家;为什么血口未干,自己便大搞其派系来呢?无他,文章不与政事同也!在一个“一党专政”的政体之内,“党外无党”是可以硬性地做到的。“党内无派”,那可就不容易了。大家都是同志嘛!“管理众人之事”是大家都有份,也是大家都有“匹夫之责”的;怎能让少数人包办呢?要搞“轮流坐庄”—甚或单纯为着自保—大家也就党而不朋、比而不周了。这就是一个一党专政的政体内,“党内有派”要发生的必然因素。国民党内的“桂系”,也就是在这个必然因素之下逐渐形成的。

桂系三大特征

如上节所述,国民党在总理逝世之后,派系便逐渐兴起。但是“桂系”和其他各派系相比,则另有其特征。

第一,国民党内其他派系(包括“清党”前的中共),都是在党内寄生长大的。党是他们的胞母;脱离了党,他们便无法生存了。“桂系”则不然。它发端于一个单独发展的地方武力。这武力发展的经过,事实上与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没地皮的冯玉祥,云南的唐继尧和龙云,湖南的唐生智,四川的刘湘、邓锡侯、杨森,乃至后来新疆的盛世才,都是大同小异的。他们都是在一个中央集权解体之后,正如曹操所说的,“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情况之下崛起的王和帝。这些小王小帝在国民党的势力逐渐扩展以至于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乃相率附义。但是在这些附义的群雄之中,只有“桂系”这一个实力派,卓然成家,成为国民党内的一个重要派系,垂名党史,为其他附义的地方势力所望尘莫及。

作品简介:

袁氏当国,袁后中国,几乎封尘的遗稿,劫后重生。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国初年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因为在帝制前,袁氏主政下的北京政府,还是一个可以号令全国的政府。地方军头还不能目无国家法纪,随意横行的。野心政客虽然也难免结党营私,但是在大一统的国家之内,纵横捭阖,多少还有些顾虑。可是到袁氏一死,那才是真正的王纲解纽,全国皆兵,政客纵横,中国近现代史才正式进入一个所谓“军阀时期”了。

一念之差做皇帝的袁世凯,闻国会而头痛色变的段祺瑞,全无班底的孤家寡人黎元洪,貌似菩萨浑浑而有机心的辫帅张勋,天生领袖文盲大总统曹锟,锋芒毕露的“飞将军”蔡锷,早年当“胡子”最后主政中枢的张作霖,内战绝不再打了的张学良,善于观风的山西阎锡山,全国知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纵横捭阖的老政客孙洪伊,旧式官场代拆代行的徐树铮,手无寸铁的梁启超,疯名远播的国学大师章太炎……

唐德刚故世之后,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开始整理他留在纽约的手稿、论文、诗词、书信等资料,首先把其中若干遗稿重新编译,终使本书得以问世,唐德刚“民国通史计划”因此呈现“民国史军阀篇”。全书分为“袁后中国”、“段祺瑞政权”与“外篇:民国史军阀篇余绪”三部分,主要描绘袁世凯死后的政治乱象,阐述北洋军阀和政客的争权夺利,实力派段祺瑞脱颖而出,掌握大局的经过,综论黎段府院之争、参战案、宣统复辟、孙中山南下成立护法政府等历史问题,兼而探讨桂系、奉系军阀的兴衰始末。作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言人所未言,值得细读。

作者:唐德刚

标签:唐德刚段祺瑞政权历史中国近代史民国中国历史

段祺瑞政权》最热门章节:
1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一章 从北京政变到皇姑屯期间的奉张父子2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章 论桂系3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九章 民国军阀概述4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八章 谈谈打打的护法战争5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七章 再造民国,段阁复起6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六章 皖系政权的发展与“参战”的纠纷7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五章 段祺瑞和所谓“皖系”是什么回事8上篇 袁后中国 第四章 “护国运动”的宏观认知与微观探索9上篇 袁后中国 第三章 民国史军阀篇四圆四方图解10上篇 袁后中国 第二章 袁世凯留下的烂摊子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