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段祺瑞政权_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一章 从北京政变到皇姑屯期间的奉张父子

唐德刚
中国历史
总共14章(已完结

段祺瑞政权 精彩片段:

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一章 从北京政变到皇姑屯期间的奉张父子

——为纪念“九一八”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而作

在本世纪20年代的中段,也就是中国南北军阀混战的末期,那发源于东北的“奉系”,可说是一枝独秀了。奉系自1924年秋,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一面以二百万日元的重赂(一说“是奉天官银号一百多万小洋买来的”—见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一辑,页77,韩玉辰文),争取了冯玉祥对“直系”倒戈,发动了“北京政变”(10月23日),幽禁了曹锟,摧毁了他的“贿选政府”,由黄郛组织“摄政内阁”,以作过渡。

同时奉军以其重建的“一三联军”的精锐,在少帅张学良的指挥之下,突破了直军防线,在山海关、秦皇岛一带包围了吴佩孚的主力,缴械纳降三万余人。吴大帅仅率残卒数千,浮海逃遁,使“第二次直奉战争”成为奉系全胜之局。

奉系羽翼下的“段执政”

自此奉系大举入关。主帅张作霖(时任“东三省巡阅使”)亦于11月初抵天津,晤冯玉祥商讨善后,并决定公推前“皖系”军阀首领,其时退休在天津闲住的段祺瑞,暂时出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以后再另作安排。

段祺瑞这时原是个孤家寡人。但是他毕竟做过“北洋军阀”的总首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有其剩余价值,足资利用。所以张冯二人公推他作“临时执政”,实各具“挟天子,令诸侯”的私心。而段氏宝刀未老,在各派公推之下,依违其间,也颇有趁机再起的一厢情愿的打算。但是他也知道,论实力,冯则远非张之对手;论历史,他原是冯玉祥这位有名的“倒戈将军”第二次倒戈(民国七年)的受害人。所以他对张则一直是折节服从,对冯则难免阳奉阴违,虚与委蛇了。

就在这同床异梦的情势下,段祺瑞便于11月24日在北京就职。张作霖亦率奉军千人入京观礼。就职之后,段执政便按他自己一厢情愿的安排,假戏真唱了。第一他要废督裁兵、偃武修文,来解除各省实力派的兵权。“废督裁兵”原是前大总统黎元洪发明的。在中国军阀时代,凡无兵权的当政者都主张废督裁兵;有兵权者,则反对之。可是这一次段显然是得到张作霖之谅解的。张乃自请撤销他原有“镇威将军”的“将军府”并解除“东三省巡阅使”名义(仍“节制东三省军务”),改任“东北边防屯垦督办”。

由于张的支持,段也发表冯玉祥为“西北边防屯垦督办”,驻节兰州。冯在曹锟政府内原为“陆军检阅使”,屯重兵于京畿南苑。至是,段亦裁撤“陆军检阅使”名位,促冯去西北任所就职。段亦以同样方式电其他各省,废督裁兵,虽收效甚微,然其后凡以北京政府名义外放之省区武官,一律称某省“军务善后督办”。虽换汤不换药,然“督办”的名义在“执政”时期,就与“督军”头衔,混杂使用了。

段之另一着棋,便是他的“善后会议”。他要网罗全国实力派,如孙文、黎元洪甚至吴佩孚等,及清流如胡适、王宠惠等百余人,来开个全国性的“善后会议”(颇像后来国民党的“国民参政会”),然后通过这个会议,他想或可炮制出一部新的“宪法”或“共同纲领”一类的东西。如此,则他的“临时执政”或可名正言顺地变成“永久执政”或“大总统”了—这显然是段执政的一厢情愿的打算。他自1924年11月24日就职,至1926年4月9日逃往东交民巷,一共干了一年多的“临时执政”,他的如意算盘,就是这么打的。

孙中山的“最近主张”

再者,为着他的“善后会议”—善后会议的名单中,怎能没有“孙文”呢?—段祺瑞乃附和张作霖和冯玉祥的主张,联电奉请屈居广州的孙文大元帅北上,为和平统一,共商国是。

1924年秋第一个电请中山北上的原是冯玉祥。冯在幽禁曹锟之后,无以善其后。眼看他的“首都革命”的果实就要落入张作霖、段祺瑞两大军阀之手,因而他就想起有盛名而无枪杆的孙中山。以冯的枪杆捧孙的牌位,岂非天作之合?加以冯那时已与赤俄的“第三国际”早有往还。与一位“以俄为师”的革命领袖相提携,也是最顺理成章之事。

奉张父子之邀请中山北上,也自有他们自己的主意。盖雨亭(张作霖字)、中山原为老友。他两人的儿子学良、哲生(孙科别号)也占“民国四大公子”的一半,交情不恶。雨亭曾以巨款济中山之急;而中山亦在雨亭危急时,为他卖过命。真是交非泛泛。

作品简介:

袁氏当国,袁后中国,几乎封尘的遗稿,劫后重生。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国初年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因为在帝制前,袁氏主政下的北京政府,还是一个可以号令全国的政府。地方军头还不能目无国家法纪,随意横行的。野心政客虽然也难免结党营私,但是在大一统的国家之内,纵横捭阖,多少还有些顾虑。可是到袁氏一死,那才是真正的王纲解纽,全国皆兵,政客纵横,中国近现代史才正式进入一个所谓“军阀时期”了。

一念之差做皇帝的袁世凯,闻国会而头痛色变的段祺瑞,全无班底的孤家寡人黎元洪,貌似菩萨浑浑而有机心的辫帅张勋,天生领袖文盲大总统曹锟,锋芒毕露的“飞将军”蔡锷,早年当“胡子”最后主政中枢的张作霖,内战绝不再打了的张学良,善于观风的山西阎锡山,全国知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纵横捭阖的老政客孙洪伊,旧式官场代拆代行的徐树铮,手无寸铁的梁启超,疯名远播的国学大师章太炎……

唐德刚故世之后,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开始整理他留在纽约的手稿、论文、诗词、书信等资料,首先把其中若干遗稿重新编译,终使本书得以问世,唐德刚“民国通史计划”因此呈现“民国史军阀篇”。全书分为“袁后中国”、“段祺瑞政权”与“外篇:民国史军阀篇余绪”三部分,主要描绘袁世凯死后的政治乱象,阐述北洋军阀和政客的争权夺利,实力派段祺瑞脱颖而出,掌握大局的经过,综论黎段府院之争、参战案、宣统复辟、孙中山南下成立护法政府等历史问题,兼而探讨桂系、奉系军阀的兴衰始末。作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言人所未言,值得细读。

作者:唐德刚

标签:唐德刚段祺瑞政权历史中国近代史民国中国历史

段祺瑞政权》最热门章节:
1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一章 从北京政变到皇姑屯期间的奉张父子2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章 论桂系3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九章 民国军阀概述4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八章 谈谈打打的护法战争5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七章 再造民国,段阁复起6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六章 皖系政权的发展与“参战”的纠纷7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五章 段祺瑞和所谓“皖系”是什么回事8上篇 袁后中国 第四章 “护国运动”的宏观认知与微观探索9上篇 袁后中国 第三章 民国史军阀篇四圆四方图解10上篇 袁后中国 第二章 袁世凯留下的烂摊子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