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段祺瑞政权_上篇 袁后中国 第四章 “护国运动”的宏观认知与微观探索

唐德刚
中国历史
总共14章(已完结

段祺瑞政权 精彩片段:

上篇 袁后中国

第四章 “护国运动”的宏观认知与微观探索

——纪念云南起义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讲辞节要

1995年12月25日是世界基督徒的“圣诞节”;也是“中华民国在台湾”的“行宪纪念日”;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袁世凯做皇帝的“护国运动”的“云南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现在且谈谈“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和“云南起义”是什么回事呢?这一问题,不但是今日读史者和治史者,都不太容易说得清楚,就连当年亲身参与其事的基层人士,亦不甚了了。记得远在1958年,当我个人在哥伦比亚大学,襄赞李宗仁先生撰写他的“回忆录”的时候,我才知道李将军一生的辉煌事业,实是从他在“护国军”中“炒排骨”(当排长)开始的。在他第一次参加“讨龙”(龙济光,袁之爱将,时为广东将军,加封郡王)时,他头上中了一弹,打掉满嘴牙齿。这伤口如上移一寸,李排长就要为“护国”捐躯了。

他大难未死,因功递升连长,继续参加“护法战争”。李连长一次在战场上观察敌情,刚一站起,大腿上便中了一弹。他如迟起一秒钟,李连长也要为“护法”捐躯了。

李将军为着“护国”和“护法”,他生死之际,空间上只差一寸,时间上只差一秒。他当时如为一寸一秒之差而战死沙场,则后来的“北伐战史”和“国共内战史”,都要改写了—你能说,历史没有其“偶然性”?

可是李宗仁虽为护国、护法,出生入死,他当时对护国、护法,究为何事,却不甚了了。其后官高极品,戎马倥偬,当然就更是无暇过问了—直至他被毛、蒋二公赶出大陆,在纽约做寓公,经哥伦比亚大学之邀请,撰写其回忆录时,他对什么护国、护法就不能再马虎而要略知其详了。

我那时是李流亡总统的流亡秘书和研究助理,我有义务替这位上将研究员补课。为此我替他借了些李剑农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邓之诚的《护国军纪实》和陶菊隐的《督军团传》等书,让他去“研究”一番,以帮助“回忆”。谁知这些史书,对一位退休老将,实在太枯燥了,引不起他的胃口。后来我灵机一动,竟借来了蔡东藩的《民国演义》。不意此书竟大受欢迎。不但李公本人,就连李夫人郭德洁也阅读起来,并参加讨论,由浅入深,触类旁通,就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你可别小看这部“演义”。它虽是一部小说,但是除了“小凤仙”一类花边,被加了些麻油辣椒之类的杂料之外,它对一般军国大事、政府文献、往来电讯,却都是抄自当时喧腾社会,而今已失传的史学“第一手资料”的各种报刊—李氏夫妇当年也都曾读过或听说过的各种报刊。一经提醒,再加史书印证,在回忆上,每每有豁然而悟之感,也充实了我们研讨的兴趣。

此事后来被郭廷以先生知道了,他对我竟大为称赞,认为是特有史识。盖中国近代史中所谓“护国”、“护法”等等的一部军阀时期的烂账,纵是资深史家,耄耋前辈,对之亦鲜有不晕头转向也。

宏观认知,微观探索

根据这一类治史的特殊经验,和个人数十年教读历史的些许心得,我也认为处理像“护国运动”这一种类似的史学个案,对它宏观的认知和微观的探索,二者是不可偏废的。所谓“宏观的认知”者,并非认定某种史学理论作为框框,然后去搞“以论带史”,甚或“以论代史”—吾之所谓“宏观的认知”者,是看这一脉相承的历史本身的变化,然后聚积其相关史料(data)而分析之,庶可回头看出这段历史发展的脉络。

换言之,历史家不是算命先生或诸葛孔明,未卜先知。历史家只是司马懿,“事过则知”—事情发生之后,把data输入电脑,按键分析,然后才能“恍然大悟”,长叹“原来如此”!因此“宏观认知”和“微观探索”实是社会科学治史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治“民国史”,虽上智如胡适与梁启超亦难下笔,因其时间未到,“戴塔”(data)不足故也—近二十年来由于蒋、毛二公相继物故,中国与世界也同时发生了史所未有的变化。瞻前顾后,则为20世纪的中国史,做点从大看小的“宏观认知”,和对各项答案,像“护国”、“护法”、“西安事变”……做点从小看大的“微观探索”,下点“定论”,应该是此其时矣—所以本篇拙作,也就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护国运动”加以透视而试论之。以就教于大会同文。

共和崩溃是历史的“必然”

作品简介:

袁氏当国,袁后中国,几乎封尘的遗稿,劫后重生。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国初年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因为在帝制前,袁氏主政下的北京政府,还是一个可以号令全国的政府。地方军头还不能目无国家法纪,随意横行的。野心政客虽然也难免结党营私,但是在大一统的国家之内,纵横捭阖,多少还有些顾虑。可是到袁氏一死,那才是真正的王纲解纽,全国皆兵,政客纵横,中国近现代史才正式进入一个所谓“军阀时期”了。

一念之差做皇帝的袁世凯,闻国会而头痛色变的段祺瑞,全无班底的孤家寡人黎元洪,貌似菩萨浑浑而有机心的辫帅张勋,天生领袖文盲大总统曹锟,锋芒毕露的“飞将军”蔡锷,早年当“胡子”最后主政中枢的张作霖,内战绝不再打了的张学良,善于观风的山西阎锡山,全国知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纵横捭阖的老政客孙洪伊,旧式官场代拆代行的徐树铮,手无寸铁的梁启超,疯名远播的国学大师章太炎……

唐德刚故世之后,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开始整理他留在纽约的手稿、论文、诗词、书信等资料,首先把其中若干遗稿重新编译,终使本书得以问世,唐德刚“民国通史计划”因此呈现“民国史军阀篇”。全书分为“袁后中国”、“段祺瑞政权”与“外篇:民国史军阀篇余绪”三部分,主要描绘袁世凯死后的政治乱象,阐述北洋军阀和政客的争权夺利,实力派段祺瑞脱颖而出,掌握大局的经过,综论黎段府院之争、参战案、宣统复辟、孙中山南下成立护法政府等历史问题,兼而探讨桂系、奉系军阀的兴衰始末。作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言人所未言,值得细读。

作者:唐德刚

标签:唐德刚段祺瑞政权历史中国近代史民国中国历史

段祺瑞政权》最热门章节:
1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一章 从北京政变到皇姑屯期间的奉张父子2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十章 论桂系3外篇 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第九章 民国军阀概述4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八章 谈谈打打的护法战争5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七章 再造民国,段阁复起6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六章 皖系政权的发展与“参战”的纠纷7下篇 段祺瑞政权 第五章 段祺瑞和所谓“皖系”是什么回事8上篇 袁后中国 第四章 “护国运动”的宏观认知与微观探索9上篇 袁后中国 第三章 民国史军阀篇四圆四方图解10上篇 袁后中国 第二章 袁世凯留下的烂摊子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