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三十三 秘不发丧
逃避立储 迷恋求仙
秦始皇当政之后不仅没有立皇后,而且在十二年的皇帝生涯中也没有立太子。秦始皇不会不明白,太子是一国的储君、天下的根本,为君者历来十分重视储君。储君立,江山才能稳固,群臣才能安心。而且,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想让自己的帝业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他就更应该立太子,那么秦始皇为什么生前没有立太子呢?这里面透露出秦始皇怎样的心理呢?
秦国在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前,每位秦王都要立皇后、太子,如果未立,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没有来得及立。比如秦武王举重受伤而死,由于太年轻,没有儿子,所以没有立太子。但这只是一个特例。
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父亲庄襄王,个个都是先被立为太子,然后才继承大统的。秦始皇何以敢破祖宗法制呢?
李斯秘不发丧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无真太子”。“真太子”就是秦始皇公开确定的继承人。秦始皇生前一直未立太子,李斯担心的就是这一点。都城咸阳秦始皇的一群儿子们(诸公子)都有可能登上帝位!
秦始皇生前既未立皇后又未立太子,仅仅是在临终前才写了一封让长子扶苏回都城咸阳主持丧事的诏书。秦始皇明确让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明摆着是在丧事完毕之后让长子扶苏即位。
秦始皇有多少儿子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始皇有二十余子”,“皇帝二十余子”,“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秦始皇的子女中,留下姓名的儿子只有四位:长子扶苏、少子胡亥、公子将闾、公子高四人。长子扶苏自杀,公子将闾等三兄弟自杀,公子高殉葬,胡亥即位为秦二世,六公子被杀于杜,十二位公子在咸阳被杀,十位公主在杜被杀,这样统计,秦始皇的儿子至少有二十三位,女儿至少有十位。
秦始皇有二十多位儿子,他们个个都可以被立为太子。但是,由于秦始皇的仇女情绪使他对这二十多位儿子的母亲没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在诸位公子中,只有皇长子扶苏是秦始皇器重的,也是最有可能被立为太子的。但是,扶苏因为“坑术士”事件公开劝谏秦始皇而被派往北部长城军团去做监军,离开了政治中心,失去了机会。
从秦始皇临终之前下的诏书来看,秦始皇还是看好扶苏的,所以,才会让他到咸阳主持丧葬。但是,历史的一次失误让扶苏失去了两次机会。一是扶苏的进谏让他远离了政治中心;二是扶苏到蒙恬的军团中做监军使他与蒙恬的关系亲近了,这导致李斯担心扶苏即位会重用蒙氏兄弟。李斯的政治倾向使扶苏失去了第二次机会。
李斯身为丞相,又亲随始皇出巡,出巡途中出了秦始皇病亡的大事,他这个丞相自然脱不了干系。历史的责任落到了他的肩上。
那么,秦始皇不立太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怕死!
立太子意味着承认自己必死!这对于千方百计企图长生的秦始皇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现实。他不敢面对这个现实,他不敢承认这个现实。他一方面拼命追求长生,一方面不立太子,以免直接面对这个敏感话题。我们在“生死茫茫”一章中讲到秦始皇信任徐福、卢生等方士,两次满足徐福的要求,卢生逃跑之后秦始皇雷霆大怒,信任与愤怒其实都缘于他对长生的追求。一个如此追求长生的人,而且是如此自命不凡的人,一个自视为神人、真人、圣人的人,他怎么可能再立太子呢?自己能够长生不死,还立太子干吗?那岂不多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