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谋秦 精彩片段:
第五章 千古一帝
2、赵高献计,吕不韦退位
嫪毐的叛乱虽已平定多日,可那惊心动魄的一战,令嬴政后怕。嬴政可谓是九死一生,一度处在被嫪毐所率叛军诛杀的边缘,幸亏大将蒙武及李信及时率军赶到,才将嫪毐及其余党一举擒获,秦王嬴政也才得以脱身。虽说嫪毐叛乱已经平定,可是,秦王嬴政仍显得寝食难安,脾气更是愈来愈暴躁,动不动就为丁点小事大发雷霆。打骂太监、宫女已是司空见惯,甚至连嬴政最喜爱的齐王后也难逃责备;在朝堂之上,嬴政也无心与众大臣商讨国家大事,一旦大臣稍有差错,他就严厉斥责,弄得宫廷之内人人自危。
大王一定是因为嫪毐叛乱之事而深受刺激。一向擅于察言观色的李斯心想。
朝会上,李斯向秦王嬴政进谏道:“大王陛下,出现嫪毐一事是臣等失职,所幸最终未酿成大祸,现今嫪毐及其党羽势力均已抓获,此案也正在追查之中。还望大王陛下保重龙体,以国事为重,统一霸业还有待陛下完成呢!”
一提到统一六国之事,秦王嬴政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一些,他那一贯严峻的面容上淡淡地露出了一丝笑意,对李斯道:“爱卿不必担心,寡人的身体好着呢!只是近来发生之事过多,扰得寡人心绪不宁,相信再过几日便会好。”
其实这些天来,心情不佳的除了嬴政之外,还有一人——文信侯吕不韦。这位商贾出身、以敏锐的洞察力挤身仕途,官居相位,把持朝政多年,为秦国苦心经营多年,也为嬴政父子登上秦王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几十年的相国生涯,他不免有点因功倨傲,平时有点将嬴政不放在眼里。可是,他深知,嬴政再也不是以前的毛头小子了,现在的嬴政身上具备了一切君王所具备的素质,而且杀伐更加果断,手段更加毒辣。嫪毐伏诛,虽然等于帮他除去了一个强劲的政敌,众朝臣也均以他马首是瞻,但是他却突然感到不安。他怕功高震主,稍有差错,自己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也怕自己因嫪毐叛乱之事受牵连,一旦嬴政抓到他的小辫子,他深信,以嬴政的为人,自己难逃一劫。
不管秦王嬴政隐藏得多深,他的心病还是被一人给看穿了,那就是赵高。赵高是赵人,当嬴政的父王还在赵为质子时,赵高就负责照顾他的起居。后来嬴政即位,赵高不受重用,但赵高不是个甘于平庸的人,他一直都想抓住表现自己的机会,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机会终于来了。他看得出,大王和文信侯之间隔阂很深,嬴政一直想除掉文信侯,却苦于没有借口。文信侯老谋深算,他为秦相多年,人脉极深,如不早除,终究会尾大不掉。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高冒死拦住秦王的銮驾。赵高跪在地上,向嬴政高声道:“奴才甘愿一死,向大王进谏,希望大王明白,为了大秦的江山稳固,大王必须除了文信侯。”此言一出,嬴政的随从一片哗然,大声斥责赵高。
嬴政未置可否,只是淡淡地问了赵高一句:“你是何人?依你所说,文信侯有哪些罪过?”
“回禀大王,奴才赵高。奴才认为,文信侯之罪有两条:其一,文信侯为相多年,其党羽势力庞大,如若不除,难免会出现‘臣大君轻’的局面,实在留有隐患,难道大王想成与嫪毐之乱再次发生吗?其二,据奴才所知,文信侯与嫪毐一事有所牵连,还望大王明察。”
嬴政一直都想解除吕不韦的相位,却苦于没有借口。赵高所说的第二点,正好解决了他的难题。他感到,这是对吕不韦下手的一次绝佳机会。于是,嬴政将赵高带入寝宫,详细询问吕不韦与嫪毐叛乱牵连之事。
赵高答道:“嫪毐是文信侯安排入宫的,而且嫪毐叛乱时调兵所使的令牌又是文信侯给太后的;另外,文信侯身为百官之首,有监察百官的权利,对嫪毐谋逆负有失察之责,正是因为文信侯的失职,让大王陷入危难的嫪毐叛乱才会发生。仅凭以上几点,大王就应该治文信侯死罪。”
“你所说的涉及我大秦丞相,须得仔细调查。即使证实其确与嫪毐谋逆有所牵连,寡人念他有功于秦,也不想治他死罪,他只需让出相位即可。从现在起,你就跟随寡人左右,做寡人的内侍太监。这件事,寡人交与你去办,办得好,重重有奖;如若不然,要了你的项上人头!”
从普通小太监升为内侍太监,可见嬴政对赵高的提拔。为了不辱使命,赵高就开始着手收集文信侯吕不韦的罪证。赵高心生一计,只要嫪毐肯指证文信侯,任他吕不韦有几张嘴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