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谋秦 精彩片段:
第五章 千古一帝
8、掌握言论,焚书坑儒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诸侯纷争,战乱不已,但思想文化却是异常活跃,各种思想流派竞相出现,异彩纷呈。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兵家等学派,学术思想空前繁荣,史学家赞誉这一时期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他曾专门派人从六国的宫廷和民间搜集了大量的古典文献,收藏于大秦宫殿,并且授予七十多位声望很高的博学之人之官,同时召集天下学子对文献进行清理甄别。
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内大摆筵席,宴请群臣,庆祝北伐匈奴和南平百越双双获得胜利;同时,这一天也是秦始皇四十六岁的生日,秦始皇亦有为自己庆贺寿诞之意。
宫殿内,俊才贤士济济一堂,让秦始皇顿生天下之士皆为我所用之感。他意气风发地向群臣说道:“诸位都是我大秦的栋梁,朕的左膀右臂,朕治理天下,今后还得仰仗诸位全力辅佐,以使国家太平、人民安康。”
仆射周青臣乘机上前道:“昔日秦国地不过千里,今仰赖陛下神威,扫平六合,安定海内,驱逐蛮夷;但凡日月之光所照之处无不向我大秦称臣,诸侯国的土地也已成为我大秦的郡县;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再也没有战争,大秦帝国传承万世而不灭;陛下的神威和恩德,自古以来无人可比。”
周青臣的颂扬之词,秦始皇听得是心花怒放。而这一切,都全看在博士官淳于越的眼里,他对周青臣的阿谀奉承深感不满,于是满脸鄙夷地向始皇道:“周仆射当面阿谀陛下,并非忠臣。”
周青臣气愤地道:“淳于越,你不要无缘无故诬陷本官!”
淳于越白了周青臣一眼,没有答理,转而向始皇奏道:“匡正君过,乃臣等职责,陛下请容臣禀奏。”
“爱卿但说无妨。”秦始皇道。
“禀陛下,周朝的天下之所以能持续八百余年,主要得益于分封子弟功臣。如今,陛下拥有的土地远超历代君王,但陛下的子弟功臣却是平民百姓,没有封号和封地。朝廷万一出现意外,将无人救援。如果不师法古代,国家不会得到很好治理,希望陛下不要因为周青臣等人的阿谀逢迎而加深自己的过错。”
淳于越的话,令四座皆惊。早在秦王朝建立之初,朝廷中就有过一次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后来由于秦始皇力排众议,坚决实行郡县制才作罢。今天在朝堂之上,淳于越公然再提分封制,无疑是否认秦始皇当初的决定。群臣纷纷战战兢兢地注视着秦始皇,宴会融洽热烈的气氛顿时变得很紧张。
秦始皇没料到,在这样喜庆的场合竟还有人敢重弹分封天下的老调,内心早已怒火中烧,但为了保持君王的风度,秦始皇平静地道:“有关分封和郡县制,在当初就引起了争议。当年老丞相王绾力举分封天下,被朕否定,没想到现在淳于博士仍反对郡县制。朕不是独断专行的皇帝,诸位还有何意见,不管反对与支持,大可全部说出来。”
秦始皇的反应大出群臣所料,他们本以为秦始皇会大发雷霆,却没想到陛下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早就按捺不住的儒生们于是活跃起来,纷纷参与了辩论。一个个旁征博引,争得面红耳赤,发展到后来,他们好像全然忘记了秦始皇的存在,竟将平日对朝政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涉及大秦的国家制度、刑罚与赋税、徭役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