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人生 精彩片段:
第二部分 创建安利帝国
11 “想要”vs.“必要”,财富的真正价值
得到财富和名气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而是我终身工作与持续创造独特机会的成果。我极力尽到了对员工和营销人员的责任,因为安利要养活数千人,我无法想象安利失败、让大家陷入险境的情形。
今天,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对名声与财富趋之若鹜的社会中。我无法否认,我已累积起一笔财富和一定程度的名声,可是我得到的财富与名气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而是我终身工作与持续创造独特机会的成果。
我真的不清楚我是在什么时候成为百万富翁的,这或许是因为我和杰时常将大笔资金重新投入事业,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因此自己的收入其实很少。可是有一天,你睡醒后会说:“哇!这家公司已经值好多钱了。”那种感觉与我个人有了很多钱不同。我记得本地大学校长来邀请我捐款的时候,我对他说:“我没有那么多钱。”
他说:“可是你有一家大公司。”
“我们确实有一家大公司,”我说,“但我个人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捐赠。有一天会的,而现在我们正在将大笔资金重新投入公司。”我们并没有从公司的资金中拿走很多,所以我才会对奥兰多魔术队的队员们说:“如果你们赚了钱就拿去享乐,那么有一天你们会问:‘这是怎么回事?我的钱呢?’”
对我和杰来说,最初必须对公司负起的责任是发薪水。企业界最常见的失败就是无法支付员工薪水。发薪水可不是一项微小的责任:你得有钱才发得出。
当我和杰开车翻越亚达城附近的山丘,俯视安利园区里的工厂、办公室和仓库时,我们会说:“这真的很了不起,对吧?”有一次,我问杰:“你在这座山上时有什么感觉?”他说:“我有点惊讶,可是不会花很多时间感叹。我一心想着该怎么把它做得更大。”这是我和杰一直在讨论的——如何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强?公司的规模和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其壮大?如何与更多人分享希望与盈利的观念?如何激励整个世界,让人们知道每个人是多么有价值?
这才是安利事业的真谛——帮助他人获得成就、改善生活。信仰、希望、认同与回报,这些都是安利事业的代表特质。我和杰成长于大萧条时期,还参与了一场战争,这些让我们不断地思考“价值”与“行为”的意义。帮助他人的伦理观在如今的某些时候已渐淡薄,人们不像以前那样乐于助人。“谁在乎其他人?只要我得到自己的一份就够了。”安利事业中向来不存在这种态度,我们的重点在“他人身上”。你应该帮助你推荐的人,如果他做得好,你也会做得好。这是一项由下而上的事业。
妥善运用金钱
在创业早期,我和杰会邀请安利营销人员到家里来,我俩是邻居。我和杰的住宅绝对称不上豪宅,与今天的许多住宅相比可能又小又平凡,但我们十分自豪。我和杰的住宅就盖在山丘上一块林木茂密的土地上,在那儿可以俯瞰河流。一些营销人员对我们的房子啧啧称奇,不过,房子是大是小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创办人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我们是在向营销人员表达感谢,而并非想要炫富。
我和杰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有钱人或很了不起,也不会假装如此。我们开的车很普通。杰的父亲经营普利茅斯和迪索托汽车,这些车就是我们的选择。直到事业颇有进展之后,我才买了一辆凯迪拉克。我和杰成为百万富翁,是因为一心一意要帮助营销人员赚钱。我们不断将资金重新投入公司,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收入并不多。就像我在前面说过的,我们并没有从公司的资金中拿走很多。
回首往事,我明白我和杰极力尽到了对员工和营销人员的责任。安利要养活数千人,我无法想象如果安利失败、让很多人陷入险境的情形。这种责任对两个年轻人来说可谓重大。况且,我不认为我们两人可以面对安利公司失败的可能性。因为对我和杰来说,安利不只是一项事业。安利是我们的理想、骄傲和喜悦,它证实了我们自由创业的理念确实可行。我们考虑的是家庭、子女、学校和储蓄——存钱和有一笔预算。我们总会将1/10的收入捐给慈善机构和教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会时常与他们讨论金钱,谈论与财富相伴的一些可能的陷阱。他们现在都已成年,但我们依然会讨论这方面的事。孩子们都能很好地承担财富带来的责任。当你拥有财富时,就有了许多选项;而你贫穷时,就不会有太多选项。因此,当孩子向你要钱时,你说你没有,那就没得谈了。但在我家,当孩子对我们说:“给我买辆车行吗?”我们会讨论一定买或坚决不买的理由,还会问他们应该买新车还是旧车。“我们买不起”这个选项根本不在考虑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