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贾拓夫传_一一、基层实干 共产党人风范

周维仁
传记回忆
总共18章(已完结

贾拓夫传 精彩片段:

一一、基层实干 共产党人风范

1960年,辽宁抚顺市。发电厂那150米高、号称当时亚洲第一的大烟囱上,喷吐着一股股黑烟,像是告诉人们:经过大跃进的折腾,它并没有稍事休整,而是继续拖着疲惫的身驱,在吃力地运转。它那多病的机体,无可奈何地支撑着,勉强地为东北重工业基地输送着电力,像一个未老先衰的弱夫一样。

发电厂的各个车间不时出现一个陌生的身影。他黝黑精瘦,花白的头上顶着一顶工作帽,一身和工人们一样的工作服套在他那瘦弱的身驱上,脖子上围着一条白毛巾。他认真地和大家一起边劳动,边交谈。人们并不熟悉他,但是与他相处,就像老伙计一样的亲切、随和……他就是贾拓夫,新来的代理厂长。

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接受批判、撤销职务以后,贾拓夫逐渐从困惑中清醒过来。事已至此,人总不能老是困在已发生过的事件之中,总得向前看,往前走啊?过去的,让历史去评说,而后来的路还是要靠自己走下去的。贾拓夫向组织提出请求:到基层去锻炼,到实践中去工作。在他等待安排的时候,心情开始平稳,思想才开朗了一些,愿意和夫人白茜一同到街上走走,恢复一下身体,也接受了孩子们的意见,周末一起去政协礼堂看看电影,调整一下情绪。不过,他仍不愿见熟人,总是在电影开演后进场,散场前离去。不知是自己面薄,还是怕连累别人,反正那时熟人相见,彼此都会觉得尴尬。

1960年11月,中央批准贾拓夫的申请,安排他到辽宁抚顺发电厂担任厂长。他兴奋起来。一年来赋闲和反省的日子,总算挨过去了,又可以工作了!只要能继续工作,以前的各种不愉快,各种委曲、挫折,似乎都可以忘却。对于这些以工作为全部生活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处罚比剥夺他们工作的权力更使他们难过的了。贾拓夫此刻以一种期待的心情开始打点行装,好像他不是被下放,不是被贬黜,而是接受了一项什么重要任务。

他的孩子们对此却有不同想法,他们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时他们还不懂什么是党内斗争,什么叫路线问题?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好人,是一个只会辛辛苦苦工作,不知休息,也很少有时间顾及他们的父亲。他们还知道父亲是个4级大干部,听说比部长的“官”还“大”。现在听说是因为犯了错误,要去当个小小的厂长,还要到远远的东北去,他们心里很难过,想不通,也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

贾拓夫察觉到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他严肃起来。是啊!过去自己的脑子里全被工作塞得满满的,从来没有精力考虑孩子们。好像只有受到了批判和处分后,才又回到生活中来。可是这时怎么对孩子们讲清楚呢?他没有发火,而是召开了个家庭会。他耐心地对孩子们说:“爸爸就要到东北去工作了,希望你们还和以前一样,不,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比以前更争气。爸爸的事情,你们长大以后就会明白,现在不要去多想,不要有压力。如果爸爸官大,你们沾沾自喜;爸爸官小了,你们就垂头丧气,那么如果爸爸当农民,回老家种地,难道你们就不要我这个老子了?!”他还深情地对孩子们讲:“几十年的战争岁月中,有无数的好同志为党的事业牺牲了。我们过来的人有了权力、地位和待遇,若不努力把他们未竟的事业担负起来,何以告慰死难的同志?我们今天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争名争利,还算什么革命者!你们长大了也要工作的,也是继承先辈们的事业,要多想学习,多想工作,少想个人,少想待遇、地位。在这一点上,爸爸妈妈是相信你们的。”确实,贾拓夫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从来都是积极工作,连生死都可以不顾,哪里还顾得上计较名利与个人得失呢?

当然,他对于硬定他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从根本上是想不通的。他对白茜说:“我们辛苦了几十年,没有做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这一点我心里还是踏实的。我从不、也从没有反对过党。批判我的所谓几大罪状,集中到一点就是说我从1958年大跃进到1959年庐山会议,极其顽固地反对高速度、高指标,坚持低速度。其实我并不是这样。我的所言所行,没有根本性错误,所以也不追悔莫及。我还是觉得,作为一个负责干部,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党中央、毛主席讲假话。因此受冤屈,我相信有一天会说清楚的。”

他就是带着这种心情来到了抚顺发电厂,他把这当作一个新的生活阶段。本来,组织上为了照顾他,允许他带秘书、公务员,甚至炊事员同去,但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自己是去基层工作,又不是去休养,更不是去当老爷,怎么能那样前呼后拥的呢?后来考虑到实际情况,组织上半命令式地让他带上公务员小李下去,他答应了。一到厂里,他就把小李安排到仪表班当工人,让他学习技术,参加生产,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他照料一下生活。他是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年轻人的前途啊。小李虽感为难,但还是按老首长的意思做了。小伙子很感激,除认真照顾贾拓夫的生活外,他非常刻苦地学习、劳动,很快便掌握了生产技术,后来担任了仪表班长、厂工会副主席,成为一名出色的工人干部。一老一少在异地他乡相伴甚笃,小李还作了贾拓夫的义子,一时传为佳话。这位忠厚可爱的小伙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株连,遭到迫害,下放三线。他贫病交加,不幸患上癌症,在1980年参加了贾拓夫的追悼会,见到义父平反昭雪后,不久便告别了人世。至今两家人仍像亲戚一样,来往甚密。

既然贾拓夫没带有“赎罪”的感觉,也没有因受到错误处理而抱怨不已、消极懈怠,而是以一种革命者四海为家,到哪里都要工作、奋斗的姿态下去的,当然也就不把电厂当作“桃花源”,自己不作陶渊明了。相反,他怀着一如既往的赤诚,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朝气、勇气和锐气,继续迈着他坚实有力的步伐。

到抚顺电厂工作不久,他在给家里的信中写了一首诗,充分表达了当时的心情:

下放煤都原有故,

庐山教训信无辜。

京中同志若相问,

早已投身在火炉。

作品简介:

贾拓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正式党员。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和人民共和国发展振兴的伟业之中,曾被毛泽东主席喻为“陕北才子”、“党内的贾宝玉”。他本来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有更大的贡献,但在1967年54岁的壮年时期,却惨死于“史无前例”的那场浩劫中,成为“四人帮”及其“顾问”康生“刀”下的冤魂,过早地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光灿的人生历程……

作者:周维仁

标签:周维仁贾拓夫传人物传记

贾拓夫传》最热门章节:
1后记2附录三 贾拓夫诗词选3附录二 贾拓夫副主任关于学习一九五九年计划调整问题的报告(记录稿)4附录一 贾拓夫同志追悼会及悼词5一三、光辉一生 无价宝贵遗产6一二、屡挫屡奋 忠贞之志不渝7一一、基层实干 共产党人风范8一○、“右”倾不右 庐山无辜有故9○九、实事求是 反对浮夸指标10○八、注重国情 稳步发展经济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