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美食之旅_后记

石田裕辅
随笔杂谈
总共75章(已完结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美食之旅 精彩片段:

后记

澳洲被我保留到“下次机会”。即使如此,这旅程我原以为三年到三年半即可完成,走完后才发现已花去七年半。

想要推托是由于世界远比我想象辽阔,但倒也不是如此,其实是我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懒散。

包括本书,我共有三部作品,从各个角度描写这趟旅程。

第一本《不去会死!》描写旅程的魄力。第二本《最危险的厕所与最美的星空》,随意抽取个人独断认定的“世界第一”,以之为主题。本书则从食物切入,沿着旅程的时间和路线,再次描写在第一本书中没有提到的气氛、气味及味道等细节,以刻画整段旅程。

不用说,本书重心并不是在介绍世界各地的饮食生活或各种餐点,更不是所谓的美食书。我斟酌字句,希望能将读者带进我的场景,一起品尝美味,笼罩在同样的气味中,得到与我走过相同行程的感受。

由二〇〇五年元旦到年末除夕,我以“世界食纪行”为题,在《日本农业新闻》连载饮食游记。

当报社向我征询这次企划的意见时,我没想太多就答应了,自以为是地认定应该是写周日增刊或每月一回的连载。等责任编辑跟我联络说“正式决定了”,我一打听细节,才晓得是每天连载,得一连写上半年,共计一百五十一篇。我在心里呐喊,怎么不早说啊!简直快急死了,只讲吃吃喝喝,能写得出那么多篇文章来吗?

不过,当我重新翻阅旅行日记,循序追回记忆时,就冒出许多想写的题材,连自己也大吃一惊。要写一百五十一篇,结果现在却得烦恼究竟要删除哪些内容,我也重新体认到“饮食”果然是旅行不可或缺的要素啊!

入口后我初次感受到,食物是当地的水、土壤与空气的结晶,更蕴含地方文化。当我踏上旅程,餐馆仿佛成了新世界的入口,不但能遇见从未尝过的新口味,更是穿越国界后最早与当地人交流的地方。常常有人请我吃饭,他们的笑脸总是让我看得入迷。

或许,借由“饮食”来记述一段旅程,本就再自然不过。我一面作如是想,一面每天努力毫不间断地写稿(承蒙众多读者支持,我又继续连载了半年)。

本书是以连载的原稿为底本,全盘改写为单行本。

在提笔写稿前,我实验性地规定自己:在表现口味时,禁止使用“美味可口”、“好吃”或“难吃”等词语,这么一来,应该能更深入表现,而不仅止于呈现表面的滋味吧。

我的坚持的确有点刻意唱反调,能否能达成一点效果,就交由各位读者来判断了。对作者来说,能够这样尝试的确相当有意思。当然行文上还是会觉得有所局限,百般苦恼后,仍选择了其他容易表现的字句,在对话中也会用“好吃”一词,这是实际上讲话时会用上的,本来就没办法改。

这次能轻松圆满地完成出书工作,同样承蒙编辑大森隆先生、设计师太田龙郎先生的照顾,更要衷心感谢每一位相关人士的协助,谢谢大家!

作品简介:

这世上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食物,又有什么样的味道呢?

我想用皮肤、鼻子、舌头和胃袋好好吸收,让世界在自己心中展开。

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相遇。

阿拉斯加的帝王鲑和非洲桑吉巴岛的生猛海胆,何者最奢华?雨中从小丘上送下来热乎乎的现烤面包,与玻利维亚沙漠中救命的洋甘菊茶,哪个更能安慰旅人?在荒凉的世界尽头,老爷爷默默打磨着椅子,等待不知会不会出现的访客;法国豪门招待客人的晚宴,竟是麦当劳的汉堡套餐。

七年半的环球之旅,石田秉持着最朴素的单车骑士精神:能钓鱼就不上超市,能吃路边摊就不进餐馆,一有美食就勇敢赴约,即便上吐下泻也在所不辞。

这是一段紧贴大地的旅程。他要用全身呼吸,流下汗水,让自己融入当地;和当地人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食物,闻同样的味道,过同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一切刻进体内。

作者:石田裕辅

翻译:刘惠卿

标签:石田裕辅用洗脸盆吃羊肉饭旅行日本游记美食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的自行车美食之旅》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73 日本的味道(日本)3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72 鲷鱼烧与章鱼烧(韩国)4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71 盒饭的配菜(韩国)5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70 大陆上的最后晚餐(中国)6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69 沙漠中的哈密瓜(中国)7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68 暴风地带的晚餐(中国)8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67 面皮(中国)9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66 石斑鱼(中国香港)10第五章 亚洲——怀念的滋味 65 怪鱼汤(中国)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