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力量 精彩片段:
第九辑 访谈辑录
语文教学的功能——答《北京晚报》
问:数日前您和诸多学者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年会上,就当前语文教学问题发声。您说现在的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差距太远,那么二者最本质的差距在哪里呢?
答:语文教学的主要功能是良好的母语训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最好的母语作品,对母语产生热爱之情和敬畏之心,同时学会正确地读、想、写。语言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文化纽带,在某种意义上,爱母语是最根本的爱国,一个受过良好母语训练的人,无论走到世界的什么地方,他在文化上是有根的,他都会有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在教材的选择上,标准有二,一是语言艺术,二是人文内涵,因此,好的语文教学有两个效果,一是母语训练,二是人文教育,鉴于后者,我说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
问:您称自己的文章经常被用作语文测试的卷子,但对于诸如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解析某句话背后的意思,您自己都无法作答,说这种考试方式极为可笑,极为荒唐。可是拿分析段落大意来说,其实不就是在考查一个人的概括能力吗?这种考查真的全无意义吗?您不认同分析、解析式地学习语文,本质上是不赞成语文学习的哪种方式呢?
答:我反对这种教学和测试方式的主要理由有二。一、着重点错了。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的概括把文本简化为一些观念,最重要的东西——语言艺术和人文内涵——遭到了严重的忽视。二、好的文本并无一个固定的意义,或者说,它的意义是开放的,可以做不同的解释。阅读是一个积极的对话过程,用现代解释学的话来说,是文本的视野与接受者的视野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接受者的相关经验得到调动,对文本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现在这种方式把阅读过程中这个最生动美好的因素扼杀了。
问:那么在现行的语文教育环节里,据您观察尚有可取之处么,还是几乎一无是处呢?
答:我没有做调查,只是从所接触的教师和学生那里得到一些印象,所以不能下整体性的论断。
问:我们听到一些声音,说今后学理科工科,语文好不好似乎没什么关系,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答:正确地读、想、写是基本的文化素养,理工科学生也必须具备,因为第一,理工科在专业范围内同样存在正确地思考和表达的问题,第二,你终归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要和人打交道,因此也必须有这个素养。
问:您曾说,语文教学和通识课程不一样,一个人的高等教育可以有不同的专业之分,但是基础性的都是正确的读、想、写。是否可以理解成语文在您的定义中不局限于科目,而是一种基本的能力?
答:语文教学的第一功能是母语训练,第二功能是人文教育,而通识课程的功能就只是人文教育,这是二者不同的地方。我认为,不论专业,母语能力和人文素质都应该是必备的。
问:我看过您早期的文章,谈到如果您是中学语文老师,您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以及鼓励学生写日记,即您反复强调的阅读和写作。但事实上很多老师、家长已然颇为重视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比如经常给孩子买书,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等等,可孩子还是对语文缺乏兴趣。您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哪儿呢?换句话说,要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呢?
答:你不能只是给孩子布置任务,那样实际上是在繁重的作业之外又增加了作业。关键是要让孩子真正感觉到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的体会是家长自己的参与非常重要。选择一本孩子可能喜欢的书,你自己也读,和孩子谈论书中的内容。孩子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你鼓励他写成一篇日记,你做评点。如此等等。总之,你要参与和投入,不能当工头,没有人喜欢在一个工头的命令下做事,孩子更是如此。
问:您认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太必要了,那么如果请您来设计这个改革,您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