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觉醒的力量_第十辑编 外三篇 悲智具足南普陀——电影《南普陀寺》解说词

周国平
随笔杂谈
总共83章(已完结

觉醒的力量 精彩片段:

第十辑编 外三篇

悲智具足南普陀——电影《南普陀寺》解说词

[东海。五老峰。南普陀寺山门。横匾:鹭岛名山。对联:广厦岛连沧海阔,大心量比五峰高。大悲殿太虚题联:云影波光天上下;涛音松籁海中边。]

中国东南沿海的岛城厦门,相传古时为白鹭栖息地,素有鹭岛之称。鹭岛南侧,在挺拔秀奇的五老峰下,在云影波光、涛音松籁的环绕之中,一座寺庙错落有致地依山面海而筑,它就是闻名海内外的闽南古刹南普陀寺。

今天的南普陀寺,庙宇规整,园林优美,信众和游人如织。人们很难忆起,在历史上,它曾历尽沧桑,几度易名,几度兴废。史书记载,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人文翠改建,易名无尽岩。宋人滕翔诗云:“海翻波浪绕群峰,无尽岩前此界空。不是灰心求佛者,片时难在寂寥中。”可见它在宋代还只是海边荒山上的一座野寺。元代寺庙遭废毁,明洪武十八年(1385),诗僧觉光断臂明志,发愿重建,成绩可观,殿堂院舍初具规模,住僧常达百余,易名普照寺。

[明万历《泉州府志》:“普照院……五代僧清浩建,洪武乙丑僧觉光重建。”洞壁上的觉光和尚石刻:息心断臂。]

明末清初,普照寺毁于兵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旧观,并增建大悲阁,奉祀观世音菩萨,比照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更名南普陀寺,沿用至今。

[大悲殿外景,殿内的千手观音。]

此后二百余年间,经多次重修扩建,至清末民初,形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已是厦门岛上第一名刹。

[中轴线的主体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

然而,中国境内,寺庙无数,名刹百千,格局大同小异,建筑各有千秋。南普陀寺之所以闻名海内外,不在它的硬件,而在它的软件。南普陀寺最精彩的篇章是在近代书写的,这就是闽南佛学院的创办。

[牌匾:闽南佛学院。讲堂。]

辛亥革命后,中国南方省份思潮持续涌动,人心思变,厦门虽地处一隅,也受到感染。1924年,当时的住持转逢和尚毅然做出决定,把二百多年来一直是禅宗临济宗喝云派子孙道场的南普陀寺改为十方丛林,也就是把师徒相传规制改为开放式的选贤规制,同年会泉法师被推选为首任方丈。第二年,这两位有新思想的和尚即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建立了东南沿海第一所新型佛教高等学府,会泉兼任院长。其实,这只是一个过渡,两位法师早已瞄准了一个最佳办学人选。1927年,会泉任期刚满,转逢和尚就专程往上海礼请这位高人来厦门继任方丈和院长,他就是当时中国佛教界的领军人物太虚大师。

[采访闽南佛学院现任副院长、教务长传明法师。]

传明法师:转逢和尚是这个祖孙庙的后代,祖孙庙是私有制,这个地方历史上是个偏远的小渔村,保守封闭,能够把这个庙变成十方丛林,需要胆量和远见。他是一个关键的人物,没有他就没有南普陀今天的局面。他有政治智慧,第一自己不当方丈,第二使用了技巧,让庙里的子孙来当,就是会泉和尚,平稳过渡,然后就找了太虚大师。

作品简介: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的散文集,收入2011年至2014年所写的文章,也是周国平先生的第六本散文集。

作者以“觉醒”来作为这四年思考写作的关键词,书中的话题涉及哲学、信仰、阅读、教育、生活等等,而在作者看来,哲学的沉思,信仰的寻求,经典的阅读,教育的进程,生活的磨炼,终极的目的都是为了觉醒。如果不能觉醒,哲学就只是逻辑,信仰就只是姿态,经典就只是文献,教育就只是培训,生活就只是遭遇,一切都仍然是外在于自身的。

作者认为,觉醒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拥有了这个力量,一切外来的负面力量都不能真正把人打败。面对天灾人祸,世风的不正,人心的不善,落在头上的不义,人们诚然仍会痛苦,但是,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因为这是我们会知道,没有什么能夺走自己的内在的珍宝,使自己的人生失去方向和意义。

在本书中,周国平先生将自己关于“觉醒”的切身体会,与读者分享共勉。

作者:周国平

标签:周国平觉醒的力量杂文随笔哲学

觉醒的力量》最热门章节:
1第十辑编 外三篇 纪事和感想2第十辑编 外三篇 张晓刚的艺术与现代性中的记忆问题3第十辑编 外三篇 悲智具足南普陀——电影《南普陀寺》解说词4第九辑 访谈辑录 我的教育梦很古老——答《上海教育》杂志5第九辑 访谈辑录 语文教学的功能——答《北京晚报》6第九辑 访谈辑录 德鲁克经典五问:我的回答——应《费加罗杂志》之约7第九辑 访谈辑录 翻译著作的价值——2013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访谈8第九辑 访谈辑录 哲学和艺术在精神世界相遇——答《南都周刊》9第九辑 访谈辑录 功利化教育与其中的学生——答北师大《京师学人》杂志10第九辑 访谈辑录 做一个有精神目标的人——答浦发银行刊物《卓信》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