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恰同学少年_13、致陆高声

梁晓声
总共14章(已完结

恰同学少年 精彩片段:

13、致陆高声

尊敬的陆高声战友:

首先通过您向上海知青们表达我的问候。

你说你们在网上有一封致我的公开信,我不上网,未看到。既然你告诉了我,我会抽空看的。

依我想来,《知青》只不过是一部电视剧而已。在多样化的前提之下,没有这样一部电视剧是极不自然的文化现象。现在有了,我觉得使中国之影视文化现象比较自然了。所谓拾遗补缺罢了。如此而已,仅此而已。寻常事寻常一过最好。但既然你们要研讨研讨,那么请你转呈我的几点初衷以及前后情况,供你们参考:

1.作为编剧,我的剧作已同名出版。我之完完整整的创作理念呈现在那里。除了印在封面的推荐词,我对其中的每一行字都负传播责任。书中的两段题记体现着我在2008年开始创作时的文学理念,照抄如下:

人不但无法选择家庭出身,

更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

但无论这两点对人多么不利,人仍有选择自己人性坐标的可能,哪怕选择余地很小很小。

于是,后人会从史性文化中发现,

即使在寒冬般的时代,竟也有人性的温暖存在,

而那,正是社会终究要进步的希望。

人性先天具有弱点和缺点,

作品简介:

同乡最铁,同僚最险,同学最纯。

憋了多年的秘密,要一股脑地讲出。

这部作品揭示了“同学聚会”的太多秘密。

作家梁晓声教给当下中国人最“成熟”的生存之道。

这是一本自传式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这是一本少年记忆里的的《郁闷的中国人》。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恰同学少年》讲述了一次同学聚会,为官的为官,经商的经商,特殊年代的不同选择,导致了同学不同的命运结局。

《梦与醉》从作家真实的梦境谈起,少年的“捡钱梦”,青年的“浪漫梦”,直到中年更现实的梦;梦与醉相通,仅有的几次醉酒经历,却给梁晓声造成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我的小学》《我的中学》《致年轻同学的信》讲述了几位老师和一些可爱的同学。

《父亲与茶》真实披露了作家的父子关系及苦涩的温馨记忆。

《知青五篇》对于近年的若干“争议”,作家梁晓声给予了严肃回应。

作者:梁晓声

标签:梁晓声恰同学少年散文成长青春

恰同学少年》最热门章节:
114、答友人问213、致陆高声312、致云南某知青411、记忆的组合510、关于知青609、关于文化的琐思708、我和梁燕同志807、致年轻同学的信906、我的中学1005、我的小学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