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基列家书_7

玛丽莲·罗宾逊
外国小说
总共13章(已完结

基列家书 精彩片段:

7

我一直纳闷,他提到的“帐篷会议”指的是什么。我还琢磨了半天“精明”这个词。我一直害怕和那些与神学并不意气相投的人谈论神学。我有时的确在回避。我明白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某人和你说话不怀好意是错误的。我也知道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所以我并不经常这样做。再说,我没有多少机会成天在镇子里转悠。大街上与我擦肩而过的人有一半都是我给他们施的洗礼。他们知道的神学知识基本上也都是从我这儿学来的。

但是,我很难从约翰·埃姆斯·鲍顿身上看到什么善意。这是个很糟糕的问题。回家的路上你母亲说:“他只是提个问题。”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几乎就是一种谴责。又往前走了一会儿之后她说:“也许有的人自己心里不舒服。”这就是谴责了。她说得很对。一个像我这样的老兵即使被人嘲弄——如果他确实意在嘲讽——也没有保护自己的必要。但问题不是有无必要,只是习惯。

我相信我一直努力要求自己不要说爱德华称之为“乳臭未干”“天真无知”的话。依我看这种约束非常有用。这也是一种自卫的方式,但是我希望,总的来说,至少是有用的。有些宗教界人士有一些毛病,甚至招来别人的讥笑,或者理性的轻蔑。有时候,我觉得这种讥笑和轻蔑也很公正。但是,我要劝告你,不要总按原则自卫。因为这样做排除了最坏的可能性,但也同时排除了最好的可能性。最起码,表明一种信仰缺失。如我所说,最坏的可能性作为经验恰恰极具价值。经常,当我们认为自己是在保护自己时,其实是在反抗救助我们的人。我知道这一点,我亲眼看到确实如此,尽管我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也并非总能照此办理。我真的怀疑,我是否知道如何按照这个原则生活一天,甚至一小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相信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这些争议中的问题,会使我心里安宁一些。睡觉成了大问题,睡神总是躲避着你,真的到来的时候,你早已精疲力竭。祈祷也无法平息不稳的情绪、不宁的心神。如果我觉得我告诉你的话在某些方面不够真实,或者我干脆就不应该对你说,我会销毁这几页。这当然不是我第一次销毁自己写下的东西。过去我们用烧木头的炉子,这事儿办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看到满篇胡言乱语被火焰吞没,也是件令人快慰的事情。我在想,应该请人给我们在外面砌一个烤肉的炉子。就像缪勒斯家的那个。

首先我想说的是,上帝的宽恕和恩典对任何过失和错误都已经足够了。因此非要判断那些过失和残酷的根源与本质是错误的。我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希望你也能。

我还要说,有一些关系和纽带迫使我对这个年轻人——约翰·埃姆斯·鲍顿,给予特别的容忍和关心。他是我最老、最亲爱的朋友最喜欢的儿子。为了弥补我膝下无子的缺憾,可以这样说,他把他送给我当教子。我在鲍顿的会众中给他施洗礼。我还清楚地记着那个时刻。鲍顿、鲍顿太太和他们家那几个小孩子都站在洗礼盆前面,看我喜出望外的神情。我希望他们确实看到了我的表情。因为我当时的感情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他们事先没有告诉我。

这种情况下,做不利于他的证明,我良心何安。然而,人们常常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为了人类的目标,我们把自己和自己的历史恰当地、公正地联系到一起。说一个贼是上帝的兄弟和喜爱的人是正确的。可是,因此就说贼不是贼就错了。我并不愿意以此影射小鲍顿。就我所知,他和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偷”字都不沾边。我只是想解释为什么我觉得有必要向你讲他的过去,或者说讲我知道的那点事情,讲和我们说的这个话题相关的事情。

我之前说过,人们基本的生活情况都大同小异,可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大约二十年前,无论具体情况是什么,反正上大学的时候他和一个年轻姑娘搞到一起,结果生了个孩子。任何一位牧师都可以告诉你,这种事并不少见,而且总有这样那样的解决办法。

可是这件事却很糟糕。第一,这个姑娘非常年轻;第二,她家的情况糟糕透顶,穷得要命。换句话说,退一步说她得不到一个年轻姑娘需要的任何保护。杰克·鲍顿究竟怎么和她相识的,我一直不清楚。她和她的家人住在一幢孤零零的房子里,门廊下卧着那么多癞皮狗。那是一个凄惨的地方,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却是一副大学生派头,身穿印着校名字母图案的运动衫,开着据他自己说靠唱歌赚来的一辆普利茅斯牌敞篷汽车。(鲍顿有那么多孩子要教育,所以大家都得干活儿,杰克也不例外。连老鲍顿也买不起车。一九四六年,会众们送给他一辆二手别克车,因为那时候他走路已经很困难,哪儿都去不了。)

杰克·鲍顿绝对没有理由和这个姑娘搞在一起。没有一个体面人会干出这种事情。可是翻来覆去在脑子里想,这种事还是逡巡不去。这也算是我的偏见。通过多年观察形成的看法越发坚定了我的这种看法——罪人并非都是不体面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是。但是那些不道德的人从来不会真正悔改,从来不会真正改造自己。也许在这个问题上我又错了。《圣经》对人的这种属性并无论述。悔改和自新是只有上帝才能做出评判的灵魂的问题。以我的经验,不名誉的人都是些顽固不化的家伙。看到这些,我的心就往下沉,因为我知道自己无法帮助那些不道德的人。我知道这完全是自己的缺点。

不管怎么说,小鲍顿从来没有承认孩子是他的,没有预先采取任何措施,更没有给过对方任何帮助。但是他确实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父亲。在老鲍顿看来,是儿子向他这个牧师忏悔自己的罪行,但是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种卑鄙无耻的行为。因为他肯定知道,这个孙子将是压在老鲍顿心头的一块巨石。他甚至告诉鲍顿那个姑娘住在什么地方。格罗瑞开着那辆傻乎乎的敞篷汽车带着老头儿去找那个姑娘。鲍顿想给那个孩子——是个小姑娘——施洗礼,或者至少因为知道有人将为孩子施洗礼而放下心来。但是那家人对他充满敌意,好像干坏事的是他。鲍顿丢尽老脸,十分沮丧,只好留了点钱走人了。鲍顿太太看到他那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好生奇怪,硬从格罗瑞嘴里弄清事情真相。她听了之后也非常难过,格罗瑞只好开着车带两位老人到田野里兜风。鲍顿太太一定要去看那个婴儿,一定要抱抱她。她这样做也许很不明智。哦,我也抱过她。在这种情况下,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才是“明智之举”。她们带去尿布、小孩衣服,还留了些钱。这种情况持续了好长时间。事实上持续了好几年。格罗瑞经常找我,为这事哭哭啼啼。因为事情一直没有进展。那个孩子总是那么脏,而且好像总也长不大。

她带我亲自去看那孩子。我可以对你说,确实非常糟糕。人们当然有权按照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生活,但是,对于一个婴儿,那个家实在不是一个可以成长的地方。院子里到处都是罐头盒、碎玻璃,地板上铺着又脏又破的褥垫,乱扔着天知道的什么东西。到处都是狗。小鲍顿怎么会占这样一个姑娘的便宜?然后就把她抛弃?格罗瑞说,她问她哥哥是不是打算和那个姑娘结婚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你也看见她了。”去那儿的路上,格罗瑞告诉我,一定要说服那家人同意那个姑娘和她的婴儿一起到城里,在一个很好的基督教徒家里生活。我试着劝说,可是姑娘的父亲朝地板上吐了一口唾沫,说:“她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基督教徒的家了。”

回家的路上,格罗瑞一直和我讲她想出来的一个拐骗那个孩子——就是那个婴儿——的计划。她听说过一些从前人们从密苏里州偷带逃亡者的故事。所以她认为把一个小婴儿藏起来更容易。城里的好几幢房子都有秘密地窖和阁楼,人在里面藏一两天毫无问题。教堂的阁楼上也有一个密室。我得记着哪天带你去看看。要爬过一截梯子才上得去。好的,我们会去看看的。

我对她说,从前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都参与反对奴隶制的秘密活动。这儿的许多人都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和奴隶制作斗争。现在情况不同了。想说服什么人从一位母亲手里偷走她的孩子谈何容易。尤其格罗瑞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自己有权得到这个孩子。她说,她一次又一次地给小鲍顿写信,要他看在父母的分上,承认自己是那个孩子的父亲。她还把婴儿洗得干干净净,打扮得漂漂亮亮,拍了一张面带微笑的照片寄给他。她还拍了一张婴儿在老鲍顿怀里的照片。杰克在格罗瑞过生日的时候给她寄来贺卡和一盒盒巧克力,但是只字不提他的孩子和他给全家人带来的苦难。她哭得那么伤心,不得不把车开到路边。“他们那么难过!”她说,“他们那么丢脸!”(小鲍顿还算有点儿“良知”,把那辆敞篷车留给家里,自己坐火车回学校去了。这样一来,格罗瑞就可以每星期带着父母去看那个可怜的患哮喘、出麻疹的孩子。)

作品简介:

《基列家书》是基列三部曲的第一本。整本小说其实是年事已高的牧师约翰·埃姆斯给自己的幼子写的家书,亦是一部浓缩的美国近代史。

在爱荷华州一个叫“基列”的小镇,鳏居多年的牧师埃姆斯在礼拜日的教堂里邂逅了现在的妻子莱拉,并在不可能生育的年纪拥有了一个儿子。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为了向幼子解释他从哪里来,又将生活在怎样的世界,埃姆斯借托这封书信回顾了自己的家族历史:他身为牧师的祖父如何狂热地参与美国南方如火如荼的废奴运动,让家庭陷入分裂和绝望,并与持和平立场的儿子至死无法和解;而埃姆斯自己又如何在漫长的孤独岁月里,调和自身的悲剧和对上帝的信仰的冲突。

《基列家书》是玛丽莲·罗宾逊最负盛名的作品,它用“父与子”的主题诠释了一个属于美国的悲伤的故事,隽永而平实地呈现了存在本身神秘而惊人的力量。

宗教如此深刻地与个体的思考和经历缠绕在一起,它和意识本身一样无法穷尽。如果小说的目的是为了灌输教条,那无论它的说教是关于基督教式的,还是安·兰德的世界观,都是很糟糕的。作家们似乎经常假定宗教是一种姿态,用来自欺或者欺人,但这只是偏见。——玛丽莲·罗宾逊

加尔文在什么地方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 员,上帝是观众。这个比喻总是让我感到新鲜贴切。因为它使我们成为自己行为的艺术家。上帝对我们的反应可以看作是从美学角度而不是从平常意义上的道德角度做的评判。我们对自己的角色有多少了解?

罗宾逊勇气非凡,能在一个宗教通常具有消极、暴力意味的时代里,如此书写信仰。 ——《纽约时报》

《基列家书》如国家般广阔,如思想般静默,如祷告般动人,气势恢宏,举世无双。 ——《卫报》

作者:玛丽莲·罗宾逊

翻译:李尧

标签:玛丽莲·罗宾逊基列三部曲基列家书美国外国文学社会史

基列家书》最热门章节:
11121039485766758493102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