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肉之属 东山鸭头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肉之属

东山鸭头

大学刚毕业时赁居于南机场小区,常吃南机场夜市的东山鸭头。东山是地名,乃今天的台南市东山区,创始店是“篮记”,早已成为人们信赖的老滋味,“来去东山街仔吃鸭头”几乎变成当地人的口头语。

东山没有养鸭人家,东山鸭头却驰名全台,此鸭头一九六〇年代才出现江湖。“篮记”创业老板篮武雄十几岁时,常跟随父亲黄瑞祥贩卖烧烤卤味来贴补家用,包括大肠、香肠、鸭头、鱿鱼、烤麻雀……每天摊车从老家东势角推到东山街上兜售。一九七四年,接手父亲的小吃摊后,简化经营方式:只贩卖单品,以特色吸引消费者。他专注卖鸭头,持续修正口味以迎合大众,从而创造出台湾的鸭头传奇,如今已传至第三代篮仁勇。

许献平在《南瀛小吃志》一书中叙述,处理鸭头费时又耗人力,无法大量制作,他虽则雇用十个工作人员,每天也仅能烹卤一千只左右。买来的新鲜鸭头须先清洗洁净,汆烫,拔毛,拉出脖子中的软管、硬管,插签,煮熟,剁块,以特制香料卤制三小时;到了卖场再经一道油炸工序,用色拉油混合鸭油。

东山鸭头没有注册商标,都打这个名号在卖鸭头,时日一久,“东山鸭头”遂俗成一种鸭头的卤制法:先煮再卤后炸,炸油务必勤于更换,并慎防口感干柴。卤制的酱汁大抵是糖、酱油、中药材之属。制作须选择新鲜材料,以及好酱油。这种零嘴点心,甜中带咸,咸甜融合,咬劲足;经过油炸工序,令外皮略酥,又与油炸物大异其趣。主体是头和脖子,最曼妙的滋味在脑及骨髓。

现在台湾到处见得到“东山鸭头”招牌。夜市尤其常见,甚至成为口碑摊位,总是要排队等候才买得到,诸如花莲自强夜市“家传”东山鸭头;台中逢甲夜市“宏”东山鸭头、水湳夜市“水湳”东山鸭头、旱溪夜市“罗氏”鸭头;板桥裕民街夜市“康师傅”东山鸭头、南雅夜市“杨家”东山鸭头;台北饶河夜市“金赏”东山鸭头、通化夜市“龙门”东山鸭头、士林夜市“高雄”东山鸭头、宁夏夜市“发发”东山鸭头,以及永和“乐华夜市”、南势鱼“兴南夜市”……通常卖东山鸭头的商家多兼卖鸭翅、鸭脚、甜不辣、米血糕、豆干等。各家做法和成品略有差异,如“发发”东山鸭头,外表较一般淡,略显金黄色泽;六合夜市“高雄东山鸭头”先撕除鸭脖子外皮。

元代郑廷玉杂剧《看钱奴买冤家债主》里的贾员外想吃烧鸭,徘徊烧鸭店,却舍不得花钱,又想占点便宜,于是伸手摸了一下烧鸭,令五只手指头都沾满了鸭油之后,赶紧回家吃饭。他舔一个指头配一碗饭,舔了四个指头配了四碗饭;剩下一个指头,想节省下来晚上再舔来配饭,不料午睡时,被一只狗舔尽了指头上的鸭油,气得这个吝啬员外卧床不起。

当年我辞去《商工日报》副刊编辑工作,报考艺术研究所,虽然仅剩一个月时间准备,我还是读不下考试科目,只好阅读跟考试似乎不太相关的元杂剧,每天读好几本,趣味盎然。我梦也梦不到试题竟出五十部元杂剧名,问作者是谁?我恰巧通通都读过,笔试时还想起《看钱奴买冤家债主》里逗趣的情节。

无论做法或滋味,东山鸭头都异于烧鸭、樟茶鸭,而且仅取头、颈部位。因为油炸过,外皮有酥脆感;因为卤煮得很透,那一层薄肉是完全入味,连骨头也能轻易嚼碎。鸭头、鸭脖子的肉甚少,我们咀嚼时,所图并非吃肉;就像畅饮酒精度低微的酒,所图并非一醉。

它是一种随意、自在的休闲零食,宜于和亲朋好友分享,泡一壶浓茶,或痛饮啤酒时大啖;可以边走边吃,也不妨懒懒地歪在草地上啃。就是不适合正襟危坐在装潢豪华的餐馆内品尝。吃东山鸭头不是为了营养,也不为了送饭;是带着游戏、享乐况味,好像无用的装点,也因为看似无用而饶富意思,像檐下听雨,像静坐看花,像长立读夕阳。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饵之属 黑糖糕2饵之属 牛舌饼3饵之属 竹堑饼4饵之属 凤眼糕5饵之属 绿豆椪6饵之属 凤梨酥7饵之属 太阳饼8饵之属 润饼9饮之属 冬瓜茶10饮之属 仙人掌冰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