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甜牙_19

伊恩·麦克尤恩
外国小说
总共25章(已完结

甜牙 精彩片段:

19

二月,我的部门里阴云密布、情绪低落。闲聊遭到禁止,或者说,是大家自觉禁止了闲聊。我们在晨衣或者羊毛衫外面套上大衣,茶歇和午饭时间也忙着工作,就好像是在替我们的失败赎罪。那位叫查斯·芒特的文官,平时还算是个乐观沉着的人,在这个月里居然抓起一份档案就往墙上砸,害得我和另一个姑娘跪在地上,花了一个小时才把文件重新归档。我们小组把所有本行业里出现的失误——比如“黑桃”和“氦气”——都算在自己头上。也许他们听了太多反复强调的关于“谨防特工身份暴露”的指令,也许他们一无所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正如芒特反复用各种方式重申的那样,既然我们将在自家门口迎来惨无人道的暴行,那么做如此极度危险且代价高昂的安排,是毫无意义的。处在我们的位置,我们没必要把他已经心知肚明的事情再跟他说一遍:我们正在对付的这些“小分队”,彼此都没有联系,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按照一篇《泰晤士报》社论的说法,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组织最严密、手段最无情的恐怖组织”。而且,即便在这样的日子里,行业竞争依然激烈。平时芒特嘴里总是嘟嘟囔囔,指天骂地,矛头针对伦敦警察厅和皇家北爱尔兰警队,在五处这些说辞就跟《主祷文》一样流行,大意是:对于情报收集或分析一丁点概念都没有的土包子警察,实在是太多了,不过通常他们骂出来的时候,言辞可没那么客气。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自己的“家门口”指的是从赫德斯菲尔德到利兹之间的这段M62公路。我听到有人在办公室里说,如果没有火车司机罢工,五处的职员及其家人就不用坐夜车了。可是,工会里的人并没有杀人。那枚二十五磅重的炸弹给安置在巴士后面存放行李的地方,刹那间就让睡在后座上的整整一家人死于非命,其中有一个是军人,另外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两岁。他们的尸体给炸成很多块,散落在公路上,距离长达两百码——这是一份剪报上的说法,芒特坚持要把它钉在告示板上。他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只是年纪稍大一点而已,正因为如此,我们部门就必须对这件事感同身受。不过,“防止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的恐怖主义在内陆蔓延”的任务是不是主要由五处来负责,这一点并不清楚。我们认为,如果当初就定下让五处负责,那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这样一想,我们就能高兴点。

几天之后,首相被尚未确诊的甲状腺疾病弄得气火攻心、精疲力竭,上电视发表全国讲话,解释为何要召集一次临时选举。爱德华·希思需要一次全新的委任,他告诉我们,目前我们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是——谁来主宰英国?究竟是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还是一小撮全国矿工联盟里的极端分子?全国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究竟让希思再来,还是让威尔逊再来?应该选被各种事件压垮的首相,还是选反对党领袖(就连我们这些姑娘都听到传闻,说他不时显露出患有精神疾病的迹象)?这是一场“比谁更不受待见的竞赛”,有个巧舌如簧的家伙在评论版上这样写。每周三天工作制已经延续到了第二个月。天太冷,太暗,我们实在太沮丧了,根本想不明白民主问责制是怎么回事。

对我而言,眼前最大的忧虑是本周末没法去布莱顿,因为汤姆会去剑桥,然后去找我的妹妹。他不想让我来听他朗读。如果知道我在观众席上,他会“垮掉”的。接下来那周的礼拜一,我收到他的信。他用的称呼让我回味许久——我亲爱的唯一。他说他很高兴我没在场。那场活动真是场灾难。马丁·艾米斯很讨人喜欢,而且对流程问题压根就不关心。于是汤姆就得到了压轴的位置,让马丁先上,类似于暖场表演。这是个错误。艾米斯读的是他的长篇《雷切尔文件》选段。这小说既色情,又刻毒,还非常风趣——实在太风趣了,以至于他只能不时停顿,好让读者从狂笑中缓过来。他读完之后轮到汤姆上台,可此时掌声还经久不息,汤姆只好转身退回到昏暗的台侧。人们还在平复笑岔的气,抹着笑出的眼泪。他终于走到讲桌前,介绍“我这三千词的恶疾、脓血与死亡”。他念到一半,甚至父女俩还来不及陷入昏迷状态时,有些观众就退场了。没准人们需要赶最后一班火车,可是汤姆觉得自信心受到了打击,他的嗓音变得单薄,在几个简单的词儿上磕磕巴巴,念着念着还漏了一句,只好回过来重读。他觉得一屋子的人都讨厌他把刚才兴高采烈的气氛给破坏了。最后听众也鼓了掌,因为他们很高兴这场折磨终于结束了。之后,在酒吧里,他向艾米斯表示祝贺,后者并未报以同样的赞美。不过,他给汤姆买了三倍分量的苏格兰威士忌。

也有好消息。一月份他收获良多。他写的关于受迫害的罗马尼亚诗人的文章已经被《审查索引》录用,关于斯宾塞和城市规划的专论也写完了初稿。那个我助过一臂之力的短篇——《可能通奸》被《新评论》退稿,却被《香蕉》杂志录用。另外,当然还有那部新长篇,不过他不肯透露具体情况。

选战开始三天之后,我收到一条马克斯的指令。我们不可能再避而不见了。彼得·纳丁想要一份关于“甜牙行动”目前所有进展的报告。马克斯别无选择,只能见我。自从那天深夜造访之后我们几乎没说过一句话。我们在走廊里擦肩而过,咕哝一句“早上好”,在食堂里故意坐得远远的。我把他的话思前想后,琢磨许久。那天晚上他说的也许是真的。可能五处之所以招我这个成绩乏善可陈的学生,只因为我是托尼的人,可能他们跟踪了我一段时间,后来就没兴趣了。托尼之所以要把我这么个没什么害处的人送过去,以此向五处挥手作别,也许是为了向他的老东家表明,他本人也没什么害处。抑或,正如我希望的那样,他爱我,把我当成他献给五处的礼物,那是他弥补过失的方式。

我一直希望马克斯能回到他未婚妻身边,这样我们就能像以前一样相处了。头一刻钟的情形确实跟以前没什么两样,我走进去站到办公桌后面,汇报了黑利的中篇小说、罗马尼亚诗人、《新评论》、《香蕉》以及关于斯宾塞的论文。

“人们都在议论他,”我总结说,“他要红了。”

马克斯的脸一沉,“但愿你们俩之间的事儿已经了结了。”

我一言不发。

“我听说他社交活动频繁啊。有点风流剑客的腔调嘛。”

“马克斯,”我平静地说,“我们还是专心谈公事吧。”

“跟我讲讲他的小说。”

于是我告诉他出版社很兴奋,忙着组织报纸评论,好赶上奥斯丁奖的截止期,传说设计封面的将是大卫·霍克尼☾1☽。

作品简介:

像麦克尤恩近年来的其他小说一样,《甜牙》也是那种情节与其所处的时代咬合得格外紧密的作品。作为五处中惟一热衷于读小说的“女文青”,而且“碰巧”长着仿佛直接从小说中走出来的身材和相貌,塞丽娜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甜牙行动”旨在以间接而隐蔽的方式资助那些在意识形态上符合英国利益且对大众具有影响力的写作者,而塞丽娜负责接近并引诱其加盟的是这项行动中惟一的小说家,汤姆·黑利。汤姆和塞丽娜相爱了,爱得步步为营,爱得亦真亦假,爱得绝处逢生。但你猜中了开头,却未必能猜到结尾。

作者:伊恩·麦克尤恩

翻译:黄昱宁

标签:伊恩·麦克尤恩甜牙外国文学英国

甜牙》最热门章节:
1致谢2223214205196187178169151014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