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纽约客》故事集3: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_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

安·比蒂
外国小说
总共10章(已完结

《纽约客》故事集3: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 精彩片段:

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

凯勒反复琢磨感恩节是否要去坎布里奇看他女儿琳。如果他十一月去,就见不到侄子侄女了,他们只在十二月回东部过圣诞。也许他们本来可以放下工作,两个假期都回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他女儿搬进自己的公寓以后,感恩节全家都在她那里聚会,到现在已有六年了;圣诞节大餐去凯勒的姐姐家,在阿灵顿。他女儿的公寓在波特广场附近。她以前跟雷·瑟鲁托一起住,后来她认为找一个汽车机修工实属屈就。一个好人,一个勤快的工人,一个绅士——接下去,她很自然选择了一些凯勒发现几乎无法与之相处的男人,和他们一茬接一茬地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噢,可是他们拥有白领的职业和白领的渴望:比如现在的男友,她最近跟他飞到英国去,整整三天,就为了看多佛白崖☾1☽。即使那儿有蓝鸫鸟,也没人提起过。

多年前,凯勒的妻子苏·安妮搬回弗吉尼亚州的罗阿诺克,她在那里租了一间“婆婆公寓”,女房东是她大学同学,那时她和凯勒还在恋爱。苏·安妮开玩笑说,她自己已经变成某种理想的婆婆了,料理园艺,在朋友出门的时候帮他们照顾宠物。她很高兴重新做回园丁。在和凯勒一起生活的近二十年间,他们位于波士顿郊区的小房子被树荫遮蔽,除了春季的鳞茎植物,几乎什么也长不了,即使是那些鳞茎植物也得种在花坛里,因为土地肥力太弱。最终,松鼠发现了花坛。苏·安妮的崩溃一定跟松鼠有关。

那么,打电话给女儿,或是做点更重要的事,打电话给邻居——“快乐旅游”旅行社的西格丽德——跟她道个歉。他们最近在本地一家中餐馆吃了一顿平静的晚餐,却被一场大雷雨打断,雨势猛烈,简直是在宣告查尔顿·海斯顿☾2☽的出场,这让凯勒想到他的窗户没关。他也许不该拒绝把饭菜打包,但是当他想到让她到家里来吃晚餐——他家一片狼藉——或者去她那儿,还得看她儿子那张臭脸,似乎还是狼吞虎咽地吃完饭比较省事。

吃过那顿倒霉的晚餐之后几天,他买了六张彩票送她,希望某个号码能中奖,给她儿子弄一辆自行车,不过显然彩票都没中奖,要不她会打电话来的。她儿子那辆昂贵的自行车被人用刀指着抢走了,是在一个他跟他妈妈许诺不会去的街区。

两三个星期前,西格丽德和凯勒开车去波士顿美术馆看展览,后来去了一家咖啡馆。因为被一个推着辆装甲车那么大的婴儿车的妈妈撞了一下,他笨手笨脚地把一杯茶泼在了她身上。他把餐巾拿到女盥洗室门口,让西格丽德擦擦,他竟然——有人可能会说,相当仗义地——还想到从自己衬衣口袋里的多种维生素小盒中取出一颗每日必服的维生素E,咬掉胶囊末端,叫她从他的指尖上刮取那点黏稠的东西,涂在烫伤的地方。她坚持说自己没被烫着。后来他们在回车上去的路上争执起来,他说她不必装得一切无恙,他喜欢实话实说的女人。“西格丽德,我把你烫到了,那不可能没事。”他对她说。

“这个嘛,我只是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无心之失而责怪你,凯勒。”她回答。每个人都用他的姓氏称呼他。他出生时的名字是约瑟夫·弗朗西斯,但无论是乔、约瑟夫、弗兰克还是弗朗西斯都不合适。

“我太笨了,动作也慢,没能及时帮忙。”他说。

“你挺好的,”她说,“如果我哭,或者失去理性,反而会让你更高兴是吗?你有一面总是时刻保持警惕,仿佛对方一定会失去理性。”

“你对我妻子的个性了解那么一点。”他说。

西格丽德在苏·安妮离家之前、之中和之后都住在他隔壁。“那每个人都是你妻子吗?”她说,“你是这么想的吗?”

“不,”他说,“我是在道歉。我为我妻子做得也不够多。很明显我的行动不够快,或者不够有效,或者——”

“你总是在寻求原谅!”她说,“我不会原谅或不原谅你。这样如何?我对具体情况缺乏了解,但我想你也未必应该对事情的结果负全责。”

“对不起,”他说,“有人说我话太少,不给别人机会来了解我,而其他人——比如你和我女儿——又坚持认为我批判自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我没说过这种话!别把别人的话安在我嘴里。我说了,茶不小心洒在我背上的事和你与你妻子之间无疑非常复杂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实在没——”

作品简介:

最圆熟细腻的文笔描摹婚姻、男女的苦痛与进退维谷

《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是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的第三部,是她跨越新世纪,把中产阶级推入全新领域的短篇作品集。

她的年轻人步入了中年,她的人生体验愈加深沉,无论是饱受创伤,对生活无计可施的单身母亲,还是受男人掌控,精神肉体伤痕累累的女人,抑或是无爱婚姻中木讷前行,心灵无所依托的男人,再也没有无需知道去向的旅行,再也没有不由分说的任性,再也没有随时重来的爱情。当迷惘的一代人最终确定了站姿,全意接受婚姻、事业与家庭的规约,比蒂仍然站在他们身旁,讲述他们的困境,言说他们的苦痛。

比蒂是善用沉默的艺术家,是善于表达我们不言说,或者无法言说的东西的艺术家,无论如何,这些东西最终都得到了表达。

——威廉·德雷谢维奇

安·比蒂找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写故事的方法。

——约翰·厄普代克(1982、1991两届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没人比她更精于哀婉的细节,更善于营造飘忽虚幻的悲伤气氛。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00年布克奖得主)

语调平缓,情感表达有障碍的人物和细微的互动关系是比蒂作品的特征——这样的特征同样存在于雷蒙德·卡佛、鲍比·安·梅森等作家的作品里——而这也构成了《纽约客》的独特风格。

——萨姆·萨克斯(评论家)

她是真的伤心,也是真的安慰人。

——刘天昭(作家)

既不相信男女相处的传统模式,也不相信姿态极端的缥缈梦想,安·比蒂小说中的人物,只是对爱冷感而已。不过,我们当然有理由问,是那个时代的男女真的那么心不在焉,还是安·比蒂有意无意地放大了人们在爱情中被动无为的一面。

——乔纳森 (权威书评人)

她对人性的多重探索中,有一种最终给予我们信心的智慧和同情,不是因为一定有希望好转,而是因为这种探求意欲发现什么让我们疼痛,什么又让我们去关怀身边的人们。

——2005 年美国“雷”短篇小说奖授奖词

作者:安·比蒂

翻译:周玮

标签: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美国外国小说短篇集

《纽约客》故事集3: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最热门章节:
1诱鸟2压顶石3兔子洞是更可信的解释4查找和替换5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6世上的女人7赞拉8第二个问题9霍雷肖的把戏10玛丽的家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