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纽约客》故事集3: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_兔子洞是更可信的解释

安·比蒂
外国小说
总共10章(已完结

《纽约客》故事集3: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 精彩片段:

兔子洞是更可信的解释

我母亲不记得被邀请过参加我的第一次婚礼。这是我去化验室接她的时候,我们聊天聊到的,她在那儿抽血,检查服药后的情况。她坐在一把橘色的塑料椅上,教旁边的男人如何填笔记板上的表格,我可不确定那个男人需不需要她的建议。很明显,我还没来的时候,她告诉他我没有邀请她参加我的任何一次婚礼。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送我来抽血。”她说。

“医生让我预约的,不是我送你来的。”

“好吧,你可迟到了。我坐在这儿一直等啊等啊。”

“妈,你比预约的时间早到了一个小时,所以你在这儿待了这么久。护士给我打电话后十五分钟我就到了。”我的语气专断而又谄媚。两种语气彼此消解,真正交流的东西很少。

“你听起来像是佩里·梅森☾1☽。”她说。

“妈,那边有个人要过去,你挡着她了。”

“噢,很抱歉我挡着别人了。他们可以按喇叭,上另一条道儿。”

医院过道上,一个女人快步绕过我母亲,差点撞上迎面而来的一队轮椅:四把轮椅,几乎把过道占满了。

“她开一辆跑车,那个人,”母亲说,“你总能看出来。不过看她那身材,她怎么能挤得进去?”

我打算不理会她的话。她戴着一对圈圈耳环,额头上有一点擦伤,颧骨上贴着创可贴。她的脸有点像一个障碍赛场。“谁去把车给我们开过来?”她问。

“你看还有谁?你就坐在大厅里,我会把车停到车道上。”

“一辆车会让你不停地预设未来,是不是?”她说,“你得想象一切:怎么开出停车场,开上你的车道,怎么应付往来的车流。还有,有一次你记得吧,你刚开到车道上,有一男一女站在马路正中间吵架,不愿让开路让你停车。”

“我的生活充满乐趣。”我说。

作品简介:

最圆熟细腻的文笔描摹婚姻、男女的苦痛与进退维谷

《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是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的第三部,是她跨越新世纪,把中产阶级推入全新领域的短篇作品集。

她的年轻人步入了中年,她的人生体验愈加深沉,无论是饱受创伤,对生活无计可施的单身母亲,还是受男人掌控,精神肉体伤痕累累的女人,抑或是无爱婚姻中木讷前行,心灵无所依托的男人,再也没有无需知道去向的旅行,再也没有不由分说的任性,再也没有随时重来的爱情。当迷惘的一代人最终确定了站姿,全意接受婚姻、事业与家庭的规约,比蒂仍然站在他们身旁,讲述他们的困境,言说他们的苦痛。

比蒂是善用沉默的艺术家,是善于表达我们不言说,或者无法言说的东西的艺术家,无论如何,这些东西最终都得到了表达。

——威廉·德雷谢维奇

安·比蒂找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写故事的方法。

——约翰·厄普代克(1982、1991两届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没人比她更精于哀婉的细节,更善于营造飘忽虚幻的悲伤气氛。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00年布克奖得主)

语调平缓,情感表达有障碍的人物和细微的互动关系是比蒂作品的特征——这样的特征同样存在于雷蒙德·卡佛、鲍比·安·梅森等作家的作品里——而这也构成了《纽约客》的独特风格。

——萨姆·萨克斯(评论家)

她是真的伤心,也是真的安慰人。

——刘天昭(作家)

既不相信男女相处的传统模式,也不相信姿态极端的缥缈梦想,安·比蒂小说中的人物,只是对爱冷感而已。不过,我们当然有理由问,是那个时代的男女真的那么心不在焉,还是安·比蒂有意无意地放大了人们在爱情中被动无为的一面。

——乔纳森 (权威书评人)

她对人性的多重探索中,有一种最终给予我们信心的智慧和同情,不是因为一定有希望好转,而是因为这种探求意欲发现什么让我们疼痛,什么又让我们去关怀身边的人们。

——2005 年美国“雷”短篇小说奖授奖词

作者:安·比蒂

翻译:周玮

标签:安·比蒂《纽约客》故事集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美国外国小说短篇集

《纽约客》故事集3: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最热门章节:
1诱鸟2压顶石3兔子洞是更可信的解释4查找和替换5洛杉矶最后的古怪一日6世上的女人7赞拉8第二个问题9霍雷肖的把戏10玛丽的家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