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_4 诸如此类

约瑟夫·J·埃利斯
世界历史
总共16章(已完结

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 精彩片段:

4 诸如此类

就此,我认为这场针对我们的战争是不义的,也是不明智的,我深信,冷静客观的后人们将强烈谴责战争的发动者;我也深信,对于那些自愿参与实施这场战争的人来说,即使获得胜利也无法让他们免于某种程度的不光彩。

——本杰明·富兰克林1776年7月20日写给理查德·豪勋爵的信

那些离船登上斯塔滕岛的人刚刚才在海上忍受了长达一个月的悲惨折磨,这段经历最终被证明比他们所经历的任何一场陆上战斗都要危险。狭窄的居所、粗劣的饮食以及糟糕的卫生状况使得疟疾横行,伴随而来的是高死亡率。大约有一千多名士兵和水手葬身茫茫大海,随他们一起死去的还有几乎同等数量的马匹和牲口。在大部分军事史中,“杀戮地带”(killing zone)这一术语指的是战场上死亡率最高的地点,在这一地带,冲锋的先头部队被暴露于由最先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发射的金属射弹的攻击波范围内。但是在18世纪后期以及随后的一百年里,最致命的“杀戮地带”是船上的住所以及封闭空间,这些地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是细菌、微生物以及各种病毒变种,当时的医学还没有找到任何针对它们的预防或治疗措施。离开这些疾病肆虐的船只来到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的斯塔滕岛,这对英军来说意味着在北美的行动的最危险时刻已经过去。☾1☽

海军上将豪的秘书安布罗斯·塞尔(Ambrose Serle)留下了他对斯塔滕岛最完整的印象:“岛上的人民,就像他们脚下的土地一样,稀疏而又贫瘠;他们的声音模糊不清,他们形容憔悴、懒散无力。”塞尔如是评论,并继续说道:“土地极其贫瘠,土地的耕种和大英帝国的情形相比也显得粗放得多。”塞尔带着傲慢的英国贵族特有的那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刻意的俯就态度,公然评论着自己未曾见过的北美风土人情。这些想法都是他从伦敦宫廷和政府白厅中带来的成规陋见的一部分,北美的叛乱在英国当局看来是对得到庄重认可的政治秩序的荒谬违背,而乔治·华盛顿则被视为(用塞尔的话来说)“一个微不足道的、领导着一群叛乱匪帮的民兵上尉”。☾2☽

如果塞尔的政治偏见可以被预见——它们也是不可忍受的,那么实际上,它们也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人能够窥知北美独立不可阻挡的一个原因——普通的英军士兵有着种种各自的先入之见。有的人惊奇于殖民地人民穿衣服的事实,他们原来都以为这群人的着装会像印第安人一样。还有一些人期待着看到像非洲丛林里那样的成群游荡的野生动物。而当一位亲英派来到某艘船上帮助他们将船停进港口时,英国的船员和士兵被弄得目瞪口呆。“所有人都还抱着这样的看法,”他们惊呼道,“他们认为北美的居民是黑人。”☾3☽

但是英军人士对此地的主要印象还是显得更为理智,更多是从战略角度出发。斯塔滕岛遍地都是物产丰富的农场,以及大群大群的牛羊牲畜——然而塞尔的评论与此相反——它们能够确保英军士兵伙食水平的迅速提高。的确,鉴于他们最近横跨大西洋时所经历的种种,英军的确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来到了天堂。

除此之外,当地居民也把英军当作他们等待已久的解救者——而不是敌对的侵略者——来欢迎。在之前数月里,所有对于评估长岛以及斯塔滕岛农民的政治倾向所做的努力只得出一些模棱两可的猜测,不过这也准确地反映出当地民众多层次的政治态度。标准亲英派与爱国者在数量上都远远不及普通的农民,这些农民只希望两支军队能去别的地方相互厮杀。但是随着豪将军率领大军压境,民众的观点在一夜之间突然转变。在长岛南面海岸用望远镜侦察的哨兵报告说,斯塔滕岛的居民与其说是投降了,倒不如说是归顺了,他们满怀热情地加入了敌方阵营。不久那些各种各样的“加入”形式也包括了在岛上各处山丘和果园里发生性爱结合。“这座岛上的仙女们陷入了一种美妙的痛苦中,”一位英军军官说,“那些走进树丛采摘玫瑰的女孩,没有任何一个能够逃脱被糟蹋的命运。”各种涉及强奸指控的军事法案件在英军总部已屡见不鲜。☾4☽

驻扎在斯塔滕岛上的英军士兵,与他们在长岛和曼哈顿的对手们令人惊奇地相似。与大英帝国在下个世纪的鼎盛时期里出现的负面形象不一样的是,此时的英军并不是由从伦敦牢狱里抓来或是从英格兰乡镇征来服役的流浪汉、犯人和精神病患者组成的乌合之众。正好相反,他们都是英国劳工阶级——从前的临时工、农民、木匠和鞋匠——他们不幸成为工业革命的受害者,他们的工作都被机器所取代,因此只能将接受军队雇佣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他们基本上都是志愿者。

英军和北美军征募的人员之间很大的区别在于年龄和经历。典型的英军士兵年龄都在28岁左右,而北美军士兵相比之下几乎年轻8岁。最重要的是,英军士兵平均有着长达7年的从军经历,而北美军士兵的从军经历则不满6个月,大陆军有几支部队的士兵甚至几乎没有任何从军经历。☾5☽

这样的区别也体现在战争实践的检验中,18世纪的战争强调面对难以表达的恐怖血腥场面时要保持冷静。“在死人堆里行军,听见伤者呻吟也不为所动,”纳瑟内尔·格林曾经沉思道,“我敢说几乎没有人能够经受住这些场面,除非他已经习惯成自然或是为军人的骄傲所支撑。”许多英军士兵,甚至更多的黑森佣兵☾6☽(Hessian),都表明了他们能够经受住考验。而北美军士兵还不曾经历过这些事情。☾7☽

为了鼓舞自己部队的士气,华盛顿曾多次质问那些英国正规军的参战动机。华盛顿认为,英军只是为金钱而战斗的雇佣军,而北美的士兵是为了独立这一崇高目标而战斗的爱国者。这种半宗教的信息自有它的意义,但是它也误解了英军普通士兵的参战动机。他们对各自的团队和战斗中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英军士兵认为自己是一个兄弟团队,大家都已准备好共同面对一段最艰难的人生经历。部队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它的荣誉。

在7月9日,华盛顿收到了发自汉考克的一包文件,以及以下附言(cover letter):

大陆会议认为有必要断绝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并且宣布自己为自由独立的各州;从包裹内的《独立宣言》你可以知道这一点。我受命将这份包裹带给你,并要求你以任何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对军队宣读这一文件。☾8☽

独立已经被宣布的消息在两天之前已经传到了华盛顿耳中,但这是从政府高层向军队首领发出的正式通信,随信还有《独立宣言》这份文件。华盛顿并没有就《独立宣言》的语言做出任何评论,他更倾向于将这些话看作是人们等待已久的、最终使大陆会议与大陆军同仇敌忾的一份政治承诺。他下令,当天晚上的晚餐之后,在纽约市各公共场所和各部队的阅兵场地高声宣读这份文件。

作品简介:

本书是对美国历史中一个高潮时刻独具匠心的讲述,作者是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J·埃利斯。

1776年的夏天见证了美国建国故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系列事件。十三个殖民地走到了一起,纷纷赞成从大英帝国分离,而英国则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打算横跨大西洋将这场叛乱扼杀在摇篮之中。大陆会议和大陆军被迫接二连三地做出决策,临时的举动却让他们造就了历史。埃利斯以生动而流畅的叙事手法,详细地考察了在这个进展顺利的时刻中的大部分重要人物,包括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及英国方面的海军上将理查德·豪勋爵和威廉·豪将军。他将政治的和军事的进展作为一个故事的两条线索编织在了一起,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事件之间的前后关联。

《革命之夏》用全新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其独特之处令人顿感妙趣横生、不忍释卷。

作者:约瑟夫·J·埃利斯

翻译:熊钰

标签:约瑟夫·J·埃利斯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美国历史

革命之夏·美国独立的起源》最热门章节:
1索引2缩写说明3致谢4后记 必要的虚构58 漫长的战争67 民心所在76 战争之雾85 追寻美德94 诸如此类103 不吠之犬
更多『世界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