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间迷失的帝国5·力挽狂澜 精彩片段:
二、宏图大志
8.再征淮南
打下寿州是彻底击败淮南的关键。这次李谷没有拦阻柴荣,而是极力建议他御驾亲征,合力攻打寿州。
假如真有爱情,或许柴荣和符皇后可以算一个感人动人伤感的故事。
假如皇家真有亲情,或许柴荣和符皇后之间的这段传奇足以感动千古。
柴荣早年跟随姑母姑父生活,寄养在郭威家中。虽然郭威对柴荣父子情深,也很喜爱柴荣的勤奋和认真,可毕竟不是亲生父亲。从不多的史料信息来看,柴荣和他父亲柴守礼似乎感情并不好,即使后来柴荣做了皇帝,也没有公开认祖归宗。柴荣在家庭亲情氛围上还是缺少了点什么。由于后汉朝廷内乱,郭威和柴荣留在开封的家眷被奸臣抄斩,柴荣青年丧妻及两子,确是人生一大不幸。
柴荣一共有三个老婆。一个是刘夫人,在开封被奸臣抄家灭门。第二个老婆就是大将符彦卿的女儿,是前文书我们曾述及的符夫人。第三个也是符彦卿的女儿,是较小的一个女儿。符夫人为柴荣生养了柴宗训等儿子,是对柴荣的重大贡献,使柴荣得以接续了香火。
柴荣做皇帝后,符夫人变成了符皇后。
柴荣性格沉毅急躁,是典型的工作狂,特别追求办事效率,对工作质量挑剔,对人要求严格。他精力超级旺盛,催办任务督促严急,以至于文武大臣疲于奔命,总是跟不上柴荣的节奏。向柴荣汇报工作时,文武群臣时常战战兢兢,不敢触逆。由于柴荣的这种急性子,认为部下办事效率低下和质量不高,他经常大发雷霆,怒火冲天。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人没挨过柴荣的批评训斥。柴荣的这种工作方式,虽然有利于提高政府运转效率,有利于督促官员恪尽职守尽力办事,可也有负面问题。因为柴荣这种急躁状态下决策的事情未必完全正确周到,骂来骂去把大臣们搞得一天到晚高度紧张,从感情上和心理上对柴荣有一种畏惧感,几乎无法建立亲信和亲近的感情。
每当这时候,符皇后充当了重要的调解缓冲作用。她一般不会直接拦截柴荣的怒火,而是先顺着柴荣往下继续陈述,在陈述过程中巧妙地加入了解释和婉转。经过符皇后的润滑,柴荣也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很快就从暴怒的情绪中缓和过来。平静之后认真想想,柴荣越发地敬重符皇后的见识和忠心。柴荣在澶州丧偶,续娶符皇后之前,就曾听说符皇后贤明有见识,已经心仪有好感。婚后,符皇后对柴荣情深意重,两人感情深厚,彼此相依。
当初,周世宗柴荣不听李谷劝告,决意要亲征淮南。不仅李谷不赞成柴荣大举深入,符皇后也不赞成柴荣亲征。符皇后极力劝阻柴荣,她认为淮南路途险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攻克。柴荣不听符皇后劝谏,下定决心御驾亲征。他总觉得不亲自上手,事情总是不放心。后来果然如符皇后所料,周军陷入旷日持久的淮南战争,虽然东西两路进展迅速,但寿州、濠州一线的淮河重镇久攻不下,劳师无功,战争拖入雨季后又遭遇酷暑暴雨。不仅柴荣为战争忧虑,符皇后在京城也是日夜操心战事。符皇后性格刚烈,也不太容易忍受涵容。在日夜焦虑和哺育皇子的劳累之下,符皇后忧虑成疾,一病不起。公元956年七月,柴荣班师回到京城一个月后,符皇后病亡,时年仅仅二十六岁。
符皇后的去世对柴荣又是一个沉重打击。柴荣再次丧偶。他和符皇后感情一直很好,两人心心相依。符皇后突然离世,柴荣大为悲痛,十分痛惜夫人韶华早逝。在符皇后灵柩停放的宫殿内,柴荣坐在地上,望着符皇后的棺椁,目光呆滞,身体凝固。就这样如同雕塑一般,柴荣坐了一个晚上。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符皇后的离世对柴荣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后周帝国,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劝诫柴荣,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和柴荣说一说知心话。周帝国过于急功近利的政治风格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平衡力量。
由于柴荣对符皇后用情很深,深思怀念,两年后柴荣续娶了符彦卿的小女儿,也就是符皇后的妹妹,并立为皇后。小符皇后和她姐姐长相神情很相似,这位小符皇后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小周后”。
周军撤走之后,南唐继续研究御敌光复方略。
南唐驾部员外郎朱元向李璟提出了一套用兵方略,李璟认为朱元挺有本事。在举国众将纷纷失利的窘迫局面下,李璟启用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朱元,封他为大元帅,出兵收复江北州县。南唐派出的反击军队驻守在紫金山,和寿州遥相呼应,互为应援,构筑了梯次性攻防布局,山峦之上十几所营寨星罗棋布。南唐从紫金山修筑了一条战备甬道直达寿州,为寿州供应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