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心为身役·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64-1980)_1973年

苏珊·桑塔格戴维·里夫
随笔杂谈
总共19章(已完结

心为身役·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64-1980) 精彩片段:

1973年

73年1月6日

我认为,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我只有两个选择:智性或孤独症。对我而言,做到智性不像是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是我惟一的存在方式。[做不到]智性的话,我就反反复复地患紧张症。

根据雷蒙德·鲁塞尔《非洲印象》改编的电影(1910)。他1933年去世。一部有趣、充满诗意、梦幻的电影(故事围绕一场具有戏剧性的联欢会展开,联欢会是为一场庆典而举办的)。

关于吉尔·德·莱斯的电影。

73年1月7日

也许我又开始思考了。这么说为时过早。我曾开始相信我失去了思维能力。——或者丧失了此能力,因为太沉重了。

我能不能爱某个人(妮[科尔])同时仍然能思考/飞?

爱是一边飞一边被播种植入。思考是独自飞翔,同时在扑打翅膀。

我不得不思考我所思考的。而且我感到害怕。

过去3年中我经历的糟糕、令人麻木的自信丧失:对《死亡匣子》的抨击,觉得我自己是个政治骗子,对《卡尔兄弟》接受的惨状——还有,当然,卡[洛塔]的纷乱。

电影(暂定假设):

我想拍的惟一一种电影是科幻小说类:梦、奇迹、未来学。科幻小说=自由。

任何“特定时期的”电影本质上都是反动的。例如:

普鲁斯特、《送信人》、《死于威尼斯》

作品简介:

本书为桑塔格日记第二卷,时间跨度从1964至1980年.。如果说第一卷《重生》是以描述主人公成长过程为主题的教育小说,第二卷则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成功的成年时期的小说。31岁到47岁,桑塔格在不同世界(物质的,心灵的)之间来回穿梭,充满了极度的举棋不定和思想的种种矛盾。越南之行、反战斗士、乳癌化疗、中国旅行计划,以及《反对阐释》、《论摄影》、《疾病的隐喻》等传世之作的孕育而生,这一时期这一系列的鲜明标签,伴随着她内心情感的激荡风云、政治和道德的觉醒,使她迅速成长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家、评论家和思想家。

作者:苏珊·桑塔格 戴维·里夫

翻译:姚君伟

标签:苏珊·桑塔格心为身役美国日记随笔

心为身役·苏珊·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64-1980)》最热门章节:
1译后记21980年31979年41978年51977年61976年71975年81974年91973年101972年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