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果之属 臭豆腐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果之属

臭豆腐

臭豆腐摊车又缓缓开进巷子里,气味汹涌,好像直接就来到书桌。下楼看见继父已经在餐桌前吃一盘臭豆腐,他瞄了我一眼,继续夹一口泡菜送进嘴里。好想吃一口啊。可惜并无任何询问、邀请。咽了咽口水,无奈地回头上楼。

叫卖臭豆腐的声音持续钻进耳膜,自尊心令我不再起身。起初,它即是如此沿街叫卖的摊贩,弥漫我童年到青年的衢巷记忆。

赖瑞卿妙文《异味谍影1958》,叙述臭豆腐初现嘉义时,惊动全村的人都跑出来探询滞留不散的浓臭味,有人说有点像大便,像腐败的鱼鲜,又像冰库里的猪肉烂掉,有人轻声问:会不会是大陆间谍在施放毒气?他和大哥骑脚踏车循着异味,来到卖臭豆腐摊,捂着鼻子,咽着口水,蹲在摊前等着起锅,“终于等到大哥站起来,走上前,像是领奖般捧着一盘臭豆腐,走回我跟前,我闻到一股异味,觉得所有东西都变成金块在眼前摇晃,整个人轻飘飘的,最后浮起来了”。晕倒后被紧急送到当地最大的医院,村人议论纷纷:“听说他是大陆间谍,是共党派来的卧底,有一次,他故意把臭豆腐炸得很臭很臭,还加了一些毒素……”

臭豆腐乃豆腐发酵加工品,流传于大中华圈,尤以台湾、长沙、上海、北京较具代表。各地制法不尽相同,如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是用冬笋、香菇、曲酒、豆豉制成的卤水浸,浸到表面生出白毛,颜色变灰,再慢慢炸到膨胀、变黑,浇蒜汁、辣椒、香油吃。绍兴油炸臭豆腐则是浸霉苋菜梗渍成的卤水。

台湾的传统卤水则用老苋菜浸泡洗米水,发酵;也有以刺桐叶、菜心、冬瓜、花椒……加盐腌渍。现在多用发酵菌培养臭卤水,制程短,也较卫生。台式臭豆腐的特色之一是搭配酸酸甜甜的泡菜,有效矫正炸物的油腻感,优于香港蘸甜酱的吃法;而且维生素C还可以阻断臭豆腐的亚硝胺生成。此外,台式臭豆腐总是淋上蒜末,吃过的嘴呵出大蒜口气,带着豪迈性格。

臭豆腐奇臭,浓香,这种重口味最不能缺少的是大蒜和辣椒,恶马自有恶人骑,气味浓烈的臭豆腐,必须浇以蒜泥和辣酱或辣油,才能镇压得住。那是一种奇正相生,香臭互相发明的对比美学。名厨张北和先生有一次宴请,清蒸新鲜鲍鱼,佐以臭豆腐乳,令香/臭、鲜/腥产生强烈对比,张力饱满。

许多食物之开发皆出自偶然,臭豆腐之发明亦然,相传清康熙年间,王致和在北京经营的豆腐铺,无意中发现坛中疏于照顾的豆腐变成青色,奇臭无比,却很好吃。

臭豆腐的吃法多样,诸如麻辣、清蒸、油炸、炭烤、煮汤等。其中以炭烤最具台湾特色,以竹签串起臭豆腐干,涂抹酱料上烤架,如今已成为夜市常见的小吃。

麻辣口味是台湾人取法于重庆麻辣锅所创,总是跟鸭血、酸菜、猪大肠一起出场;回头又影响麻辣锅、涮涮锅加入臭豆腐,如“大肠臭臭锅”。清蒸臭豆腐也少不了辣味,许多餐馆制作极佳,如“醉红小酌”。

油炸口味追求表皮香脆,里面柔嫩,两次油炸工序能臻此境:初次以较低油温炸熟臭豆腐,第二次则鼓猛火炸酥。要之,须使用新鲜的炸油,台南“实践堂臭豆腐”每天出摊时开场开罐注新油;收摊时将底油倾入废桶,收集整桶后卖给版模商。“豪记臭豆腐”营业已超过一甲子,将炸臭豆腐当牛排,分成三分、五分及七分的做法,所谓三分,是切臭豆腐为四小块,口感爽脆的南部口味;五分的臭豆腐是中部风格,将臭豆腐斜切成两块三角形;而七分则是整块臭豆腐下锅油炸,仅上面稍微切开一刀。

臭豆腐在台湾相当风行,堪称有井水处即有臭豆腐。诸如彰化田中“原桥头臭豆腐”、高雄冈山“黉”臭豆腐、大溪“阿杏臭豆腐”、深坑大榕树下的炭烤臭豆腐、台北“宋记上好臭豆腐”、三重二二八公园臭豆腐摊等。好吃的臭豆腐尤以高雄为多,“福记”研发了元宝臭豆腐,另加九层塔提味,都颇富创意;“江豪记”以脆皮、清蒸臭豆腐威震江湖;“卢记臭豆腐王”“香味”都是先入锅油炸至金黄酥脆,再挖洞放入大量青葱、蒜泥、酱料,外脆内软,是晚近流行的脆皮臭豆腐制法。

其实臭豆腐讲究卫生,经营用餐氛围和服务质量,也能吃得优雅,时尚。此外,若觉得它的名字太庸俗,易名为“油炸发酵豆腐佐腌渍蔬菜及罗勒、蒜泥和辣椒酱”如何?会不会比较吸引崇洋者?

初尝台东“林记臭豆腐”是台铁台东站站长带路,刚认识,彼此又有点木讷,他认真寻找话题,努力讲一些好听的话:“焦桐老师,您今年贵庚?六十几还是七十几?”我很吃惊,油然升起自卑感,明明才五十出头,为什么就给这两种选择,生气地选择年轻的一种,六十几啦。站长更认真地恭维:“我就说嘛,您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已经超过七十岁了。”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肉之属 爆肉2肉之属 封肉3肉之属 梅干扣肉4肉之属 红糟烧肉5肉之属 姜丝大肠6肉之属 蒙古烤肉7肉之属 羊肉炉8肉之属 自然猪9肉之属 东山鸭头10肉之属 樱桃鸭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